了一張又大又強韌的石墨烯介孔薄膜。

那麼它的過濾效能又如何呢?

在10秒之內,刻蝕的石墨烯奈米篩碳奈米管薄膜滲透率可以達到206升每平米每小時每大氣壓。

24小時滲透之後鹽離子截留率大於97。

相對商用的三乙酸纖維素淡化膜,新型石墨烯奈米篩碳奈米管薄膜的水滲透率提高了100倍,抗汙染能力更強。

而且由於不受內部濃差極化效應制約,薄膜在高濃度鹽環境下仍然可以保持較高的水滲透率。

國內研究機構製成的新型石墨烯奈米篩碳奈米管薄膜不需要聚合物支撐就結實耐用,併兼具多種滲透效率優點。

當然這種海水淡化技術,也不是沒有問題的,那就是難以量產,若解決量產問題,就可以大規模應用。

黃豪傑在盯上石墨烯海水淡化技術的時候,就將這個國內研究團隊挖了過來。

“袁博士,你們的海水淡化薄膜還有什麼問題嗎”

聽到黃豪傑的話,袁全笑著回道:

“並沒有什麼大問題,石墨烯和碳奈米管的複合薄膜,在原子操縱技術的幫助下,目前已經實現初步量產了,而且我們的薄膜質量非常強。”

她對於黃豪傑這個人真的非常佩服,原子操縱技術絕對是一個革命性的技術。

如果她之前的團隊,研發的石墨烯碳奈米管複合薄膜,每平方米的海水淡化效率是1;那麼使用原子操縱技術製作的石墨烯碳奈米薄膜,每平方米的海水淡化效率就是10。

之所以出現這樣大的差距,那是因為用原子操縱技術製作的石墨烯碳奈米管複合薄膜,是沒有缺陷存在的。

這種新型薄膜儘管也是石墨烯碳奈米管複合薄膜,但是強度卻強大了將近十倍,強度的提升,帶來可以加大氣壓來迫使海水加快淡化。

目前一平方米的薄膜,一小時可以產生淡水80立方米,一年可以生產淡水70萬立方米。

也就是說,如果要實現年產量400億立方米淡水,只需要57萬平方米的薄膜。

當然這個薄膜的使用壽命大概在4100小時左右,相當於每半年需要更換一次。

而這個海水淡化薄膜的生產成本是,每平方米1500華元左右。

這樣算下來,一個年產量400億立方米淡水的工廠,每年需要採購171億華元的海水淡化薄膜。

當然黃豪傑可不會成本價賣給海水淡化工廠,畢竟這個企業是國家隊佔大頭,薄膜出廠價格至少翻五倍。

加上其他的電費之類的,一個年產量400億立方米淡水的工廠,每年的經營成本是12億華元左右。

相當於每立方米經營成本是003華元,再加上平攤裝置、基建、運輸費用,每立方米淡水的成本可以壓縮到017華元左右。

目前各個行業的水費是,居民生活用水:280元立方米;行政事業用水:390元立方米;工商業用水:410元立方米;

賓館、飯店、餐飲業等用水:460元立方米;洗浴業用水:60元立方米;洗車業、純淨水用水:40元立方米;農用水:060元立方米。

哪怕是農用水,依舊擁有400的利潤空間。

當然由於這個企業的性質問題,除了農業用水之外,剩下的用水都是批發給各個城市使用的,批發價是05華元每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