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設質量投射系統整體造價3000億華元,一年投射15萬噸物質到外太空,平攤到每公斤的成本就是2萬華元。
如果是兩年就是每公斤1萬華元,三年就是每公斤6666華元,四年就是每公斤5000華元,五年就是每公斤2500華元。
也就是說,隨著時間推移,質量投射器的成本將越來越低,哪怕到時候加上維護費,也會變得非常划算。
更何況這個質量投射系統,估計也用不了3000億華元。
畢竟最困難的真空管道,使用磁真空薄膜來完成,成本應該不會太高。
夜深人靜,四人從意猶未盡的回去休息。
2019年1月6日。
趙紅星、李仲庭、王光海三人一大早就起來洗漱,然後吃了招待所提供的早餐。
便帶著航天局的人,向銀河科技的2017大廈而去。
儘管外面北風呼嘯,但是南國的冬天在趙紅星等人心中,那是火熱火熱的。
暖暖的陽光下,他們來到了樸實無華的2017大廈。
馬院士也到了,就在門口等著趙紅星他們的到來。
“老馬,早呀!吃了沒”李仲庭笑著問候著。
“吃了,跟我來吧!”
馬院士帶著一行人進入大會議室裡面。
大會議室裡面,已經有不人在那裡了。
這些人大多數都是銀河科技研究所的人,有材料研究所、電池研究所、電磁彈射研究所、真空工程研究所、大氣運動研究所、飛艇研究所、天體物理研究所、外層空間研究所、太空工程研究所等等。
但凡涉及到這一次搭建質量投射系統的研究所,通通到場來參加會議。
另外還有負責搭建超算中心和供應原材料的星河集團,他們派了幾個代表過來旁聽。
“銀河科技的研究所好多啊!”李仲庭看著一大群研究員或者工程師桌上的牌子,各種各樣的研究所都有。
“不多,就兩百多個!”馬院士對於銀河科技的研究所也是瞭解個大概。
畢竟他經常要和研究所管理委員會打交道,多多少少知道一些。
“兩百多個還不多”李仲庭心裡面不由的吐槽起來。
東唐航天系統的研究機構就是那些大型科研生產聯合體,包括東唐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航天動力技術研究院、東唐空間技術研究院、航天推進技術研究院、蜀省航天技術研究院、上滬航天技術研究院、東唐航天電子技術研究院、東唐航天空氣動力技術研究院等等。
而銀河科技裡面也有媲美他們研究院的大型研究所,比如材料研究所、半導體研究所、軟體研究所等等。
在接收了洛克菲勒財團的一部分勢力,加上東島的半導體力量,三鑫集團和雪梨公司的科研力量,銀河科技的科研力量可以說是空前壯大。
會議還沒有開始,馬院士便帶著趙紅星、李仲庭、王光海三人,和銀河科技的研究人員認識一下。
“這位是材料研究所的總負責人李想先生。”馬院士給趙紅星等人介紹道。
三人也連忙打招呼,不過李想卻顯得不冷不熱,趙紅星三人也見怪不怪,那些科研人員總有一些怪咖存在的。
特別是銀河科技這種企業之中的研究員,那是憑實力說話的,不像單位裡面可以熬資歷和走人情。
而眼前的這個李想,最多就三十歲,就已經是一個大型研究所的負責人,沒有兩把刷子是不可能的。
一圈走下來,李仲庭、王光海三人也見識到銀河科技的人才濟濟,以及年輕活力,超過五十歲的研究員寥寥無幾,除了少數像馬院士這種外聘性質的大牛,大多數研究員都是三四十歲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