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光效率更低、溫度敏感性”三大問題。

例如LED光源,藍色LED在20度和120度時的亮度變化只有10,綠色LED卻有40,這導致溫度變化過程中,擁有綠色LED的白光系統色彩的偏移。

目前,研發高效綠色鐳射器或者LED光源,已經成為半導體光源產業的核心任務。

事實上,投影的未來到底是LED光源還是鐳射光源,很大程度上也由那個技術先突破綠色瓶頸決定。

綠色瓶頸不僅是投影技術的問題,也是其它三原色半導體照明領域的瓶頸所在。

黃豪傑製作的這種三原色鐳射器,是透過一種新材料完成的。

這種三原色應激材料,透過不同大小的電壓電流,就會產生五種顏色的鐳射,這五種顏色之中,就包含了紅綠藍三原色。

矽片上面第一層就是整合三原色鐳射器的,下面還有71層1奈米級別的積體電路,包含了7萬億個電晶體。

這塊面積1平方厘米,厚度180微米的晶片上面,就整合了625億個三原色鐳射器,加上7萬億個電晶體。

一臺臨時製作的全息投影儀,擺放在工作臺上面。

這個全息投影儀,就是一個電子錶模樣的東西。

為了避免晶片表面便損傷或者灰塵之類的影響到,晶片表面覆蓋了一層高強度的石墨烯薄膜。

“匯入作業系統。”黃豪傑吩咐道。

一旁的研究員在一臺電腦上面透過無線匯入的方式,將太微系統匯入全息投影晶片裡面。

隨著匯入的開始,放在工作臺上的全息投影儀,突然啟動起來。

在肉眼無法看見的晶片表面,無數的鐳射器瞬間被啟用,一時間如同極光一樣的景象出現在工作臺上方。

色彩斑斕的光斑,佔據了大約邊長2米,體積8個立方米的空間,這個空間裡面流光溢彩。

不過三四分鐘之後,雜亂無章的光斑開始呈現出規律和輪廓。

漸漸地一個栩栩如生的顯示屏出現在半空。

“測試一下,鐳射器發出的鐳射會不會對人體產生傷害。”

“好的。”

研究員們忙碌著測試工作,在這個實驗室裡面,一共有十個被製作出來的全息投影儀,各項測試工作正在有條不紊的進行著。

黃豪傑靜靜地看著他們在忙碌,便轉過椅子思考著全息投影技術的問題。

全息投影技術要真的投入市場,那麼必須解決一些問題。

第一是隱私問題,如果一個人在公共場合開啟全息投影畫面,那他旁邊的人有很大的可能性,會看到全息投影畫面的內容。

要解決這個問題,就必須採取使用者視線追蹤,就全息投影最清晰的畫面呈現在使用者眼前,同時模糊非使用者者的視線。

簡單來說,就是使用者看到的畫面是清晰的,而非使用者看到的畫面是模糊不清的。

第二個問題,那就是操作問題。

黃豪傑發明的全息投影技術,是空氣介質全息投影,也就是說在空氣之中就可以顯示出來。

這樣一來,如何操作全息投影畫面,是一個問題。

解決的途徑有四個,鍵盤、手勢、聲音、腦電波。

首先腦電波排除,不是銀河科技做不到,而是腦電波控制系統,會引發社會擔憂,暫時不適宜推出。

鍵盤、手勢、聲音都可以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