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傑擲地有聲的說道。
“沒有錯!讓三鑫、英特爾、臺基電他們通通完蛋。”王博思作為一個華國晶片人,這些年可是受夠了這些外國佬的傲慢與偏見。
事實上,矽片是積體電路主要的原材料,佔到積體電路原材料成本的32,是單一用量大的上游原材料。
目前,全球矽片的供應商主要有太陽國的信越和盛高、東唐國東島區的環球晶圓、漢斯的Silitronic以及高力LG化學,這五大供應商市場份額合計高達90以上。
而東唐國大陸廠商半導體矽片的生產製造能力較弱,在全球的競爭力不足。
而在半導體制造業中需要使用各種不同尺寸與規格的矽片,通常包括4英寸、5英寸、6英寸、8英寸及12英寸幾大類產品。
其中,12英寸產品的市場份額大,接近總體市場的23;此外,8英寸產品的市場份額也較大,佔據了超14的市場份額;而尺寸偏小的6英寸及以下產品市場需求相對較小。
國內大尺寸矽片供給缺口大,外商壟斷格局明顯。
從國內市場來看,目前東唐國大陸矽片供應商主要生產6英寸及以下的矽片,46英寸矽片基本可以滿足需求,但大尺寸矽片存在巨大的市場缺口。
據東唐國電子材料行業協會資料顯示,近年國內對8英寸矽片的需求年增長率穩定在10左右,2016年全年國內需求為804萬片,預計2018年的需求在81萬片月左右。
而目前能量產8英寸矽片的僅包括外資在唐工廠的少數廠家,合計產能233萬片月,存在577萬片月左右的市場缺口。
此外,儘管目前東唐國對12英寸矽片的需求高達50萬片月,但東唐國並沒有12英寸矽片的量產產能,需要全部依賴進口。
張汝京曾經預測過,預計2020年後12寸矽片的月需求量將超過125萬片,未來市場供給缺口或將進一步擴大。
這也是他之前大力倡導東唐國發展12英寸圓晶廠的原因。
事實上,從全球範圍來看,大尺寸矽片的產能和市場基本已被太陽國、漢斯、高力和東唐國東島區企業所壟斷。
如果東島區和東唐國是一條心,這還好說,問題是他們和東唐國的關係非常緊張,這樣一來東島的產能和技術,就不能算入東唐國之中。
以12英寸矽片市場為例,同半導體矽片的整體市場競爭格局基本保持一致。
但信越、盛高、環球晶圓、Silitronic和LG這五大供應商的市場份額更高,達到了98;同時,東島區的環球晶圓市場份額有所降低。
可見,大尺寸矽片的供應主要被國外企業所壟斷。大尺寸矽片自主可控至關重要,國產替代大勢所趨。
2017年東唐積體電路進口量高達3770億塊,同比增長101;進口額為2601億美刀,同比增長146,佔東唐總進口額的141,由此可見,東唐的積體電路對外依賴十分嚴重。
此外,2016年中新通訊事件使積體電路產業自主可控這一話題也被提升到新的高度,矽片作為產業上游有望受益。
事實上,早在2014年,東唐就設立了“極大規模積體電路製造技術及成套工藝”專案,即“02專項”,下設大矽片產業化專案,集中力量攻克12寸矽片量產難關。
目前,國內至少已有9個大矽片專案,合計投資規模超550億元人民幣,正在規劃中的12寸矽片月產能已經超過140萬片。
此外,未來可能的新增產能還有:奕斯偉、芯動能與西安高新區簽署合作意向書,將投資百億建立矽材料產業基地,打破12寸矽片壟斷;保力協鑫釋出電子級多晶矽產品,欲進軍積體電路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