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鉛酸電池,硬邦邦的像鐵塊,就十公斤一塊,真的可以支援電動車行駛三十公里嗎他不由的打個問號。

據他所知,大牛電動車一般鋰電池重12公斤左右,成本在2200華元左右。

自己家的雷神電池,十公斤成本就270華元左右,這成本差距已經到達8倍了,不會是什麼水貨吧,郭得樂擔憂的想到。

然而隨著時間一分一秒過去,郭得樂不由的擦了擦自己眼睛,又看了看自己手錶。

連忙又檢查起測試機器,測試機器也沒有壞。

可是時間已經過去一個多小時了,他看著測試機器的里程錶正在65公里處,而且還在不斷的增加之中。

這塊電池都快趕上鋰電池了。

在郭得樂等人目瞪口呆下,測試機器的里程錶不斷的重新整理著。

70公里……

75公里……

80公里……

85公里……

最終里程錶的數字停留在9146公里處。

郭得樂已經麻木了,他第一次感到這個世界突然變得不真實起來了。

“黃黃總!我們發財了!”突然郭得樂興奮大叫起來。

畢竟黃豪傑可以承諾過,幹得好,以後工廠收益之中百分之十作為員工分紅,本來郭得樂並沒有報什麼期望的,畢竟這年頭電動車廠的利潤真的不高。

像亞迪電動車,生產一輛M2電動車成本在2500華元左右,零售價是3200華元左右,看起來中間還有700塊,實際上這其中零售商就要佔據300塊左右,一輛賺400塊不到,不要忘了還要繳稅和研發之類支出,加上生產線折舊,真心是沒有多少錢可以賺。

以亞迪公司為例,2015年他們公司銷售了大約330萬輛電動車,總收入64億華元左右,大家知道他們的淨利潤是多少37億華元,沒有看錯,就是37億元華元。

相當於每一輛電動車的淨利潤是110華元左右。

這是什麼情況亞迪公司可是目前國內電動車的一哥,利潤佔據國內電動車行業的24左右,也就是說國內電動車行業2015年的總利潤在15億華元左右。

這樣的利潤是非常低的,也就是大型電動車廠可以薄利多銷,其他的中小型電動車廠,不是在虧損中,就是在虧損的路上,要不然只能投機取巧偷工減料。

所以郭得樂才覺得,他們要發財了。

畢竟大牛電動車可是一輛賣5400~5800華元。

而他們的雷神電動車,儘管外表一般般,但是擁有實打實的90公里續航,我賣4000華元不過分吧!

那麼雷神電動車的成本是多少2000華元,這還是他們廠沒有大規模生產,導致的成本略微虛高,一旦規模上去,他有把握將成本壓到1800~1900華元之間。

也就是說他們廠每生產一輛電動車,至少可以賺兩千塊,利潤是百分百。

“再測試一下充電速度,還有車子的其他效能,另外再拿多幾輛測試,不僅測試機上要測,實地也要溜一溜,然後把資料綜合起來。”黃豪傑沒有粗心大意,連忙吩咐郭得樂。

郭得樂連忙收起興奮,他知道一輛確實不能代表全部,開始從生產線下來的雷神電動車之中,又挑選了三輛出來。

黃豪傑陪著郭得樂等人,緊鑼密鼓的測試了兩天。

雷神LX1電動車,續航85~90公里,充電時間是80分鐘左右。

電池使用壽命:可充電超過1500次能量密度依舊是100,充電1500~2000次能量密度下降到80左右,充電2000~2500次能量密度下降到50左右,之後黃豪傑就沒有讓測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