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他們都有自知之明,世家大族花費十多年的心血精心培育出來的子弟豈非庸碌之人?這不是普通人能夠比擬的高度,他們所學、所見,皆遠超於市井中的私塾與一成不變的書本,更有來自前輩高人的點撥,不像他們,只會從書本里求得知識。

這也是寒門學子與士家大族之間的差距。

但陛下英明,許天下讀書人皆可科考入仕,也給了他們寒門讀書人一個入仕、得以報效朝廷的機會。

話及邱氏,不乏有人議論起來。

“不是說邱氏兩年前就脫離了東宮,劃清界限,可這兩年裡,各方勢力為拉攏邱氏,可是踏破了門檻,但至今,也未見邱氏表態,難不成?是邱氏眼高於頂,看不起汴京裡的權貴?”

眾人為防隔牆有耳,聲音越發輕小起來,畢竟議論權貴是罪,他們這些來自外地的學子,只是來一睹汴京風采,可不想背一身罪名回去。

“難說,當年邱家長子突然與東宮離心,自此便不再露面。無人知其緣由,說不定是得罪了東宮,不敢與其他人交涉吧。”

他們識趣的把頭互相靠攏,以彼此才能聽到的聲音小聲談論著。一桌之隔外,全是推杯碰盞的叮噹聲,也恰到好處的把他們討論的聲音淹沒在這嘈雜聲裡。

“這邱氏名門,何等榮耀,也不是狂妄自大之輩,怎會與東宮離心?”

有人疑惑,有人嘆息。

“印象堂五子如今走了邱氏,唯剩四子,東宮可是失了一大助力,得不償失。”

“可如今東宮不也是在朝中如日中天?聽說陛下把南六郡統統大換血,已經是東宮的囊中之物了。”

幾人相視間,紛紛唏噓不已,說起這些事來,都心照不宣。

“那還不是因為南郡私幣,貪心不足蛇吞象,活該!”

一人氣憤得摔杯,畢竟,他們這些平民百姓最恨的就是貪官。

私鑄假幣,企圖中飽私囊,若不是太子南巡揭發,那六郡的百姓可就慘了。

“哎,李兄勿惱,幸得太子英明神武,揭發了那群貪官,造福百姓,是為社稷之福。”

如今東宮在外名聲大好,支持者更甚,前景廣闊,世人對其讚不絕口,只要能為百姓謀得福祉,便是人心所向的儲君。

科舉過後,陛下會在宮中設宴,世稱瓊林宴,凡中榜者皆可著鮮衣赴宴,一睹聖容。

今年的瓊林宴,與上一次的並無不同。

午後的瓊林宴伊始,這是兩年來邱頻第一次在大庭廣眾之下露面。

自從兩年前歸京後,他便深居簡出,除了自家人,無人得以再見,自此消失在世人眼中,坐實了與東宮離心的流言蜚語。

而他這兩年的時間裡,在寺里居多,修身養性,又能侍奉佛祖身邊,求得心中一願。

他相信,心誠則靈,一定會等到再見的時候。

瓊林宴中,鮮衣怒馬的少年郎們難掩心中的喜悅,皆是紅光滿面。畢竟能入這瓊林宴,已然跨上了仕途半步,亦可是光宗耀祖的機會。

眾位進士彼此推杯換盞,觥籌交錯,都注意到了這位清冷孤傲的公子。既然能高坐在前,想必身份不低,又素衣赴宴想來不會是今日的進士,於是不認識他的進士們對這位清冷孤傲的公子皆敬而遠之,但出自邱氏門下的學子們無不對他側目,只不敢打擾。

邱頻顧自坐著,不理會周遭的視線,今日他本不願來的,奈何,陛下卻欽點了名要他來赴宴。他不得不來。

也是,他都躲了兩年了,陛下也忍不住了。誰都在試探他的態度,自己不表態,便是把邱氏放在趨之若鶩之地,誰都想拉攏,朝廷便不能太平。

他淡淡的掃視著周遭,分明離開宴還有些時辰,卻被家中催促而來,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