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猜得到,或許是沒有跟華章的爭執他終有一天也會離開印象堂。

印象堂自從謝長柳走後就不再是他的期許了,他本就是世家子弟,身份顯赫,就算不追隨東宮也是屹立不倒的百年氏族,無人可以撼動,他有的是錦繡前程。

他不站在東宮背後,他就可以站在陛下面前,他們邱家首先是天子臣。

其實歸根結底,終究是為了那一個謝長柳罷了。

謝長柳的可謂是最糟心的人了,從十多年前到現在,可謂是談虎色變。

太子是儲君啊,也是一個不撞南牆不回頭的主兒,如今分明不記得跟那人的過往卻連選妃都不同意,他有時很想去試探太子,問他一句,還記得謝長柳嗎?這樣下去,底下人如何還甘願追隨他,本來東宮的處境就不好過,太子一切都看得清可為何還要這樣執迷不悟?所幸,人是真的死了。邱頻也是,為了這個人說走就走,與他們說翻臉就翻臉了。他有時候根本不明白,這個人究竟有什麼能力讓這兩個身份貴重的人為了他一再改變初衷。

兜兜轉轉的這些年,磨滅不掉那些舊事牽扯嗎?

他無法去理解他們之間的愛恨糾葛,本就是有違背世俗倫常的東西要是換做別人只有不齒與唾棄,男女婚合才是人之常情,要是被捅破出去,廢黜東宮是彈指一揮間的事,屆時,他們所有的指望所有的付出都將一場空。

他們這些臣屬,豈會容忍看到這樣的事情發生呢?他們為了追隨明主可謂是賭上了全部身家性命,要的就是東宮的清醒啊。更何況,謝長柳的身份給東宮帶來了太多阻礙,他對東宮從來都沒有幫助,太子以權謀私,為了謝長柳一次次的退讓,再這麼下去,會寒了臣屬的心。

他一切都看得明明白白,卻是沒有資格對太子之事有置喙。他說不好對謝長柳是什麼心情,很是複雜。對於的他的遭遇有憐惜,在東宮的那幾年對他有疼愛,對他的自作主張不明事理有惱怒,對他跟太子的關係曖昧不清有鄙夷,對因為他讓印象堂的幾人生嫌隙決裂、東宮陷入僵局有厭惡……

他也不想這樣的,他自認為對謝長柳懷有一個兄長的關愛之心,可是,隨著推移的時間隨著一切的變數他沒有辦法對謝長柳一如當初的那般真摯了。他做不到,他想要的是東宮入住大明殿,得登大統,想要大梁繁榮昌盛,秦煦有這個能力,所以,他不想失去這樣一個機會,失去這樣一個明主。

他覺得,謝長柳會毀了太子的,毀了所有人的努力。這一點他跟華章不謀而合,這也是為什麼當初他堅持站在華章那一邊的緣由。

兩年前,在聽說謝長柳死在慶河的時候,他也悲傷,他也懷念,可是沒有人知道他是認可這個結局的。他覺得,謝長柳死了,就是最好的結束,關於他的一切都可以停止了,東宮再也不會受人牽絆,華章做的事情也不會影響誰,沒人會知道華章的用心險惡,他們還是太子的得力臣子,那時,他幾乎是鬆了一口氣。

他已經不是謝長柳所期待的兄長了,他也是一個面目可憎的人,只是不得不承認,沒有謝長柳的存在一切才是最好的走向。

華章是錯了,他一步步的把人推向了深淵,他或許非正人君子,可是華章說的對,如果當初他堅守自心又豈會把自己逼到這個絕境?他張揚他無能這是個不爭的事實。

那個時候,東宮本就如履薄冰,元氏陛下都不敢動他初生牛犢不怕虎豈敢與之一較高下?太子已經儘可能的在保護他們了,只是,天災人禍誰能預料到呢?若不是華章臨危受命趕去長岷阿眠又怎會活下來。

阿眠留在華家也是太子的意思,阿眠忘記了前塵往事,謝家又是戴罪之身,他豈能恢復謝長明的身份,對阿眠的安排也是最好的,華章沒有錯,太子同樣沒有錯。華章撫育了阿眠這些年,視若親弟,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