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當年故事 (第1/4頁)
無極之上方寶鑑 玉浦團 阿得 加書籤 章節報錯
“我雖為宅婦,對朝堂的事知之甚少,但是我知曉,殿下來者不善。”她最擔心的這一天總算是到來了。她回頭定定的看著秦煦,此刻的她,又儼然變了一個人,連氣勢上都與廣南王很相近。或許是經年的耳濡目染,教她明白,一個人在氣勢上的無限放大,足以有鎮壓之勢。
走了許久,已經到了席間他們提及的那處荷塘,正值炎炎夏日,荷塘滿是青綠成蔭,荷葉連連,蓮蓬個個都有碗大的臉。挨著岸邊,停靠著一艘小船,船沿邊,一對黑羽水鳥戲著水。而他們身後原本跟著的侍人不知什麼時候就退下了,此時,就獨他與王妃緩行,縱然是有說的什麼也無人可知。
“殿下,我惟願您與琅琊都相安無事。”她語氣中似飽含了諸多的惆悵,卻又深知自己的無力。她所求不多,也不過是想家宅安寧,更不願,無辜受累。
秦煦蹙眉,卻是聽明白了廣南王妃的別有深意之言。她雖是內宅婦人,卻也知朝廷諸事要害,這話讓他警醒,如果說,琅琊因他之故有點什麼變故,他也不可能走出琅琊。以前是他想的太過淺薄了,汴京出來的女子,豈會是一介普通婦人?她的遠見卓識,不輸於人。
“王妃……”秦煦想說什麼,或許是對於自己的初衷的解釋,可還來不及表明自己的立場就被王妃打斷。
“王爺無謀逆之心,他只是……”她一時停頓住,似乎是在想用什麼詞來解釋廣南王在琅琊所行的用意,可最後似乎都找不到什麼合適的用詞來吧。
她如何不知道自己的枕邊人是什麼心思,只是吶,世間最難猜的就是人心,最難得就是權利,相安一隅才或許是世間最遙不可及的。
她懇切的看著秦煦,這大梁,她不管未來誰是皇帝,她所求的也僅是身邊人皆在罷了。
“殿下,我會規勸王爺的,只求您可以高抬貴手放過琅琊。”秦煦之所以來琅琊,說明陛下已經不再信琅琊,而秦煦的到來,是用他的所見所聞坐實琅琊的動機,可以說一旦秦煦歸去,便是琅琊的死期。
當年廣南王參與奪嫡,無人不曉,雖是被先帝發現後打壓,繼而封為藩王,遷得遠遠的,不放在汴京任其壯大自己的勢力,再扶持了長子登基,可當今的陛下豈會容忍一個曾經試圖與自己一決高下的親王在一方紮根建立自己的勢力?
若不是當年先帝顧忌自己的血脈不豐,不忍兄弟相殺,才會立長子為儲,又建立諸侯王分封而治制,命諸侯王遠遷封地,與汴京分立,但也要對君王稱臣、繳納賦稅,這樣才免過弟兄相殘的局面。但日久見人心吶,陛下逐漸享受了權利的滋味後,日漸年老身乏,疑心更重,他想要收歸各地集權中央,加強君王的權利,真正做到萬人之上!
帝王之心難測,秦煦早就領教了。而自己,若是任人宰割,也會是帝王權術下的下一個犧牲品。
秦煦之前還以為,自己在來琅琊後,第一個要面對的人會是廣南王,他都已經算好,要如何與廣南王周旋了,可臨了才發現,或許變數就是廣南王妃。王妃通透,知道趨利避害,也更懂得與人度量。只是,他有心無力,廣南王有沒有反心,這句話他說了不算。
“王妃可知,東宮如今亦是如履薄冰,同琅琊的處境一般無二。”
他非是要同琅琊為敵,他不過也是受人鉗制,如果可以,他絕對不會來這裡走一遭。而琅琊今後如何,取決於在廣南王。
廣南王妃聞言有瞬息的沉默,至於東宮如何,她的確不清楚狀況,不過,看秦煦所言,最終問題不在於東宮,而是要琅琊做抉擇。
“我明白了。”
與汴京之間總得有取捨的。
“我會替太子說與王爺聽的。”
王妃心思剔透,不過稍微一提點,她就得以意會。
“多謝王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