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飛搬到了裝修好的新研發中心,繼續他的學習和試驗。

“小白,這是電動機的掃描資料。能否最佳化一下。現在的電機太重了!”

“有兩個思路,一個是增加電路的功率,這樣同樣的電動機力量更大;另一個是在保證強度的情況下降低金屬部件的重量,讓電機減重。”

“比如,電荷是在導體外表面傳輸,一種是加大外表面,一種是用電阻更低的材料包裹在最外層。比如增大外表面,可以用多芯替代單芯,這樣同樣體積表面積更大。但多芯線加工難度增加,如果有不均勻的情況,就會在後期使用時區域性過熱而燒斷,導致故障頻發。但用原子級生產完全沒有這個問題,可最大化表面積還能保證一致性和穩定性。而導電率用鍍膜的方式,還不如直接用常溫超導材料,直接解決線細發熱問題,電機的效率直線上升。”

“也就是說,我重新編輯電機中的導線部分,就可以大幅提高電機效能。”

“是的!你也可以最佳化下外殼和金屬結構,一方面材質太不均勻,另一方面又有不少沒必要的結構。”

“的確,傳統生產方式先鑄造,再機械加工,要考慮加工工藝和加工容易程度。預留和安裝位置少不了。即便是小型電機,用衝壓外殼,也依然有浪費的材料,只是考慮加工難度和提升那個更合適而已。”

“但我們不需要,只要保留承重的結構就可以,根本不用擔心加工難度。”

“比如,無人機的電機,就是用鋁做外殼,以減輕重量。但我們可以在他的鋁結構裡,建立微蜂巢結構。這樣不但強度增加,重量還會減少。”

“這次就拿這臺大疆無人機做模板,看看你能最佳化到什麼地步。”小白建議

“好的!我試試。”

趙飛先掃描了無人機,建立了無人機的資料模型,然後開始修改起來。

外殼,挖空,填入電池結構;支架挖空,也填入電池結構;電路部分,去掉晶片的封裝,去掉電路板,去掉原件外殼,直接把功能在微觀上做成一個整體模組;電機線圈採用奈米碳管包裹一層複合絕緣材料,超細的線徑,可以纏繞更多圈,常溫超導的導線,又可以提供巨大的電流,進而獲得更強磁場。螺旋槳曲面數字最佳化,去除加工誤差和表面粗糙度。在槳葉上刻畫導流紋路,增加柔性的表面層,讓空氣更容易流過;最佳化電機軸承,消除加工誤差。最佳化摩擦面光度,刻畫微油槽儲存潤滑油,增加磁懸浮軸承結構,讓所有的機械運轉部件實現最低的摩擦阻力。

修改後的無人機很快用基地生產出來了,在外觀上看起來沒有什麼大的改變。但上手感覺比原來輕了一半。趙飛接上遙控器,開啟開關。無人機順利啟動了,但操作起來卻並不穩定。無人機忽上忽下,比原版的難控制多了?什麼原因?

“主人,你改變了無人機的重量分佈,改變了螺旋槳的升力,但沒有修改飛控軟體啊!自動反饋控制穩定的軟體和硬體不符,肯定控制困難。”

暈,忘了這點了。飛控可不是我的優勢,還是讓大疆解決吧。正好打個包發給大疆瞧瞧。趙飛想到這裡,拿起電話,撥打吳董的私人號碼。

“吳董,打擾一下。你們和大疆有合作吧,我這有個無人機想讓他們幫我調整一下飛控。方便聯絡嗎?”

“沒問題,我們是戰略合作伙伴,我幫你安排。”吳董心想,搞那麼複雜,直接買個不是更容易。是不是新技術啊?

“好的,好的!那麻煩你了,我等你訊息!”

“汪董啊,我是老吳啊。有個好事,我給你送個好東西看看。彆著急嘛,看到東西了再說。不會讓你失望的!”吳董給自已的老朋友,大疆的汪總打了個電話。

“小宋,讓司機跑一趟,去這個地址哪裡拿個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