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一直以虛擬影像的方式出現在小鄧面前,小鄧也一直忙著完善自已的新家。當然,休息的時候小鄧也會想,這個小行星到底是生命還是飛船?這裡還有其他人嗎?或者其他智慧生命嗎?但小白沒說,是時候未到,還是需要自已去問?小鄧也嘗試爬上週圍的小山,小山的那邊是一片黑暗,勉強看到的部分也是一片空地。這天小鄧終於忍不住問小白

“小白!這裡還有其他生命嗎?”

“當然,一旦你適應了這裡的生活,我就帶你去見他。現在你試試關閉磁力鞋,靠飛行衣能否實現自由移動?”小白安對小鄧說

小鄧關閉了磁力鞋,腳下稍一用力人就飛了起來。按照小白的說明,小鄧拿出衣服兜裡的一個類似髮卡的東西,戴在頭上。這是個思感控制器。小鄧開始想自已向前飛,飛行服背後開始噴出了氣體,小鄧迅速向天上飛去。她趕緊想轉彎避讓,還好思感控制器很靈敏,身體迅速的轉了方向。但沒有及時減速,又讓小鄧向地面撞去。就看小鄧一邊喊叫著,一邊在空中亂轉。航天員的身體素質就是好,在空中怎麼翻滾都沒有失去方向感。還好只要掌握了控制的反應延時和加減速的力度,小鄧很快就能在空間中自由飛翔了。

小白看著監控中練習飛行的小鄧還有忙著做實驗的趙飛,可怎麼讓他們見面呢?主人還不知道小鄧的存在呢?萬一主人不同意我的做法呢?萬一他們互相看不對眼呢?

趙飛今天非常高興,他在製造基地的殘存資料中終於解讀出一個新的重要技術---傳送門。其實這個技術的基礎,趙飛已經使用過了,那就是護罩技術。護罩是將物質轉化為能量和資料,在護罩範圍內可以重新恢復成物質,以實現短距離的瞬移。而傳送門就是透過一個固定裝置將物質轉化為資料傳送到遠處的另一個裝置,再將物質還原出來。兩者之間只傳遞資料,能量由所在地的裝置提供。這樣不用考慮飛船速度,就可以在兩地以資訊傳送的速度傳送人員和物資。如果資訊可以光速傳送,那人也可以以光速傳送。

這種方法雖然不能真正的傳送物資,因為目的地的合成能量還是來自於目的地。但可以透過傳送有序的資訊,實現人員物資傳送的目的。畢竟文明和蠻荒地本質區別就是有序還是無序。

這就相當於將多個製造基地的功能用高速網路連線起來。我在這臺製造基地上設計的產品,可以在另一臺製造基地上生產出來。不需要事先攜帶製造資料。

我們可以想象一下,如果這種方法有效,就意味著我們只要先期派飛船,甚至是無人飛船把傳送門安裝到目的星球。就可以實現人類的光速跨星球移動。這比靠飛船慢慢飛行到目的星球要快捷不知道多少倍。

這種方法的資訊傳遞方式受光速限制,最快也只能是以光速傳遞資料。而限制這種方式的技術就是大量資料的傳送接收,這個過程時間越短越好。

趙飛從殘存資料中解讀出的就是一種瞬間傳遞大量資訊的方法,經過試驗,趙飛已經成功完成了一對傳送門之間的物資傳送和接收。經過這個試驗,趙飛發現一個問題,需要傳送的物體,並沒有真的傳送到目的地,傳送過去的是這個物體包含的資訊,所以目的地生成一個物體的同時,傳送端還有一個物體。這更像是以前的傳真。傳送傳真並不會讓傳送端的紙消失,只是在接收端生成一個複製品。

如果只是物資很簡單,我們不需要浪費這個物資,傳送完拿回去該哪裡需要哪裡用就好了。接收端需要更多個,也不過是多“列印”幾份罷了。但如果是人呢?這樣一傳送,就出現兩個人。那個是本人,那個是複製品?這兩個人從這一刻開始,記憶和經歷都會不同,在社會意義上來講,這就是兩個不同的人。

就跟小白複製了小鄧一樣,這兩個小鄧將成為兩個不同的人。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