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文明的墓碑(二) (第1/2頁)
中國製造投資567元是真的嗎 大木參天 加書籤 章節報錯
或許正是那道就地生存的指令,成為了致使他們先進科技逐步遺失的罪魁禍首。趙飛對此感到十分詫異,他實在想不明白,那些能夠製造出巨型宇宙飛船的火星人,為何在登陸地球時卻沒有選擇採用具備動力的登陸艇方案呢?倘若如此,他們便能夠攜帶大量的科技裝置以及工業生產裝置一同前來。而擁有了這些關鍵的裝置和工具之後,火星人完全有可能繼續運用其原本所掌握的高科技手段以及強大的生產力來開展活動啊!要知道,僅僅依靠人口登陸地球,想要重新恢復到之前的工業水平,無疑將會耗費極為漫長的時光。令人惋惜的是,身處火星地下城中的火星人對於已經成功登陸地球的同胞們到底經歷了些什麼、具體又採取了怎樣的行動,全然一無所知。說不定只有當初搭乘著那艘巨大飛船的人們心裡清楚箇中原委,但最終就連他們也同樣前往了地球。
由於最後的大飛船出現了燃料短缺的情況,這顯然表明他們的燃料消耗遠遠超出了最初的預期和準備。那麼,是否存在這樣一種可能性:為了最大限度地節省有限的燃料資源,他們不得不優先確保人口能夠成功登陸,從而選擇放棄那些需要大量燃料支援的傳統登陸艦方案呢?
更進一步地設想,或許他們會對現有的登陸艦進行巧妙的改造,使其在沒有燃料的情況下仍然具備登陸地球的能力。這種改造可能涉及利用空氣動力學原理、減輕重量或者採用某種創新性的著陸方式等手段。
當然,肯定也會有一部分原本就配備有動力系統的登陸艦順利降落到地球上。這些帶有動力的登陸艦很有可能因其獨特的優勢,迅速成為其他火星人的聚集地和行動中心。在這裡,火星人們可以匯聚一堂,共同商討應對新環境挑戰的策略,並逐步建立起一個相對穩定的生存基地。
火星人所攜帶的那些令人驚歎不已的科技產品以及先進的裝置,如果運用得當的話,理論上確實足以支撐起構建一座規模較小城市的需求。然而,即便擁有如此強大的資源與技術支援,要想在短時間內於地球之上迅速重塑出一套完整且高度發達的工業體系,卻幾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誠然,透過對地球上各類礦產的深度發掘,並利用精湛的冶煉工藝將其轉化為金屬材料;同時,積極地開展石油開採工作以獲取充足的燃料供應,這些舉措無疑會為後續的發展提供一定程度的保障。但至關重要的問題在於,電子類產品的製造絕非僅僅依賴於原材料那麼簡單。
其中涉及到極其複雜而精細的工藝流程、高度專業化的生產線以及大量具備特定技能與知識儲備的人員等等諸多要素。這意味著,即使有了足夠的礦產資源和能源供給,若缺乏相應的產業基礎及配套設施,想要實現電子產品的自主生產依然困難重重。
因此,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對於來自火星的這批訪客而言,一旦其所攜帶的電子產品出現故障或者遭受損壞,那麼在當前條件下基本上是沒有辦法得到有效修復的。這種局面無疑將會給他們在地球上的生存與發展帶來巨大的挑戰和限制。
至於這座新興城市,若想要逐步恢復往昔的工業水平,並最終達到能夠自主生產晶片的高度,絕非易事。當前,生產力呈明顯下降態勢,當務之急乃是先解決民眾的溫飽問題。唯有在確保糧食供應充足、人民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滿足之後,所剩的有限生產力方可投入到工業發展之中。
在工業領域裡,機械方面的進步或許會相對迅速一些。憑藉現有的技術和資源,透過不斷地改進與創新,機械製造有望在較短時間內取得顯著成果。然而,機電一體化的發展則充滿了挑戰與不確定性。這一融合了機械工程、電氣工程等多個學科的複雜系統,需要長時間的研發與實踐積累。哪怕耗費整整十年光陰,也未必能完全實現其預期目標。畢竟,晶片的生產對工藝精度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