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飛和鄧凌一同踏入了火星人的博物館,在那裡,他們目睹了火星人的發展歷程。眾所周知,火星與太陽之間的距離相對較遠,這導致火星那熾熱的核心冷卻速度比其他行星更快。正因如此,火星自身的磁場本就顯得較為薄弱。然而,命運似乎總是喜歡給這個星球帶來更多的挑戰。一場激烈的世界大戰爆發了,戰火紛飛間,原本就脆弱不堪的火星磁場遭受到了更為嚴重的破壞。

隨著星球磁場的消失,太陽風如同脫韁的野馬一般肆意侵襲著火星。它無情地吹走了火星的大氣和珍貴的水分,使得這顆星球變得愈加荒涼和乾燥。面對如此嚴峻的形勢,火星的科學家們經過深入研究和計算後最終得出結論:火星的大氣資源僅能再維持 100 年左右。而到達火星人的生存底線,只有不到50年。

這個訊息猶如一道晴天霹靂,讓整個火星陷入了恐慌之中。如果不能在這有限的時間內找到新的出路,那麼火星人將面臨滅頂之災。於是,一場關乎種族存亡的探索之旅就此拉開帷幕……

火星人經過無數個日夜的潛心研究與試驗,終於成功地研發出了一種能夠大規模載人的超級飛船!這艘巨大無比的飛船承載著火星人的希望與夢想,他們的目標正是那顆對於火星人而言充滿未知、尚處於蠻荒狀態的藍色星球——地球。

然而,越是龐大的飛船,面臨的技術難題也就越多。由於其體積過於巨大,根本無法直接從火星表面起飛或者降落。於是,聰明的火星人想到了一個絕妙的辦法:他們將飛船穩穩地停靠在了火星的同步軌道之上。

接下來,一場規模空前的運輸行動展開了。為了把火星居民源源不斷地送上大飛船,他們動用了數量驚人的火箭。這些火箭猶如一道道閃耀的流星,從火星地面騰空而起,向著那艘高懸於天際的大飛船疾馳而去。

但是,即便是如此宏偉壯觀的計劃,也存在著難以逾越的障礙。首先,再大的飛船都有它的容量極限,根本不可能一次性帶走火星上的所有人口;其次,大量的火箭發射不僅迅速耗盡了火星現有的寶貴材料和稀缺燃料,還讓火星的資源儲備陷入了極度緊張的局面。

更為糟糕的是,火箭運送人口的效率實在太過低下。每一枚火箭所能搭載的人數有限,這使得整個運送人口登上大飛船的過程變得異常漫長。於是大飛船剛剛完成基本結構的建造,就開始了人口運輸。火箭不斷將各種工程技術人員送上大飛船,繼續飛船的建造。同時還有這些人員的家屬,負責日常生活。最終,飛船製造完成後,又持續了三年,才完成了人口的運輸工作。這樣前後已經花費了15年時間。

終於,計劃已經無法再繼續拖延下去了,那艘巨大的飛船緩緩地啟動,噴射出熊熊烈焰,向著未知的宇宙深處進發。然而,令人遺憾的是,仍有超過一半的人無法搭上這艘首批離開火星的飛船。他們只能懷著複雜的心情,默默地注視著飛船漸行漸遠,消失在天際之中。

這些被留下的人們深知,自已還需經歷漫長而艱辛的等待。只有當抵達地球的火星飛船完成任務並再次返回時,他們才有機會離開這個星球。在此期間,他們不能有絲毫懈怠,必須繼續全力以赴地開展各項工作。

他們依舊要深入火星的地下礦脈,艱苦地採集珍貴的礦石,並將其運送到冶煉廠,經過高溫熔鍊,轉化為堅硬無比的金屬材料。同時,他們還要四處尋找石油資源,透過複雜的工藝將其提煉成高品質的燃料。不僅如此,為了確保下一批火星人的順利運輸,他們還要精心打造所需的火箭,每一個零部件都需要經過反覆測試和精確調整。

隨著時間的推移,第一批勇敢的火星人乘坐著大飛船逐漸遠離了火星。由於飛船體積龐大,加速過程相對緩慢,它就像一隻笨重但堅定的巨獸,一點點掙脫火星引力的束縛,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