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雷神電池公司擊破謠言。

雷神電動車各地的直營店已經解封了。

而無希市質檢部門也解除了,對於亞迪電動車使用雷神電池的限制。

一時之間,東唐電動車市場呈現出三強爭霸的局面。

亞迪、雷神、大牛在市場殺得天昏地暗。

而太零、愛馬、新雷這些沒有高能電池支援的電動車企業,頓時叫苦連天。

這簡直是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不過這種局面只是暫時性的,畢竟雷神亞迪是一家人,大牛就是有松下在背後撐腰,也堅持不了多久。

確實這是黃豪傑在故意營造的一種錯覺。

因為雷神電池公司和亞迪公司目前賣出去的電動車,無論是雷神,還是強風,都呈現出一種瀕臨虧損或者在虧損的狀態。

原因非常簡單。

銀河科技中心向兩家公司生產的電動車,抽取巨大的研究補充費用和專利使用費。

所以大牛的何慶華和松下的松下成義才會認為,雷神和亞迪正在試圖使用低價驅逐其他競爭者。

畢竟雷神電池公司和亞迪公司屬於非上市公司,也沒有發行過債券之類的。

所以他們兩公司是不用公佈財務的。

別人要查,只能靠納稅額度來看,不過納稅額度有時候是反映不出來企業的收支情況的。

由於銀河科技中心抽取研發補償費和專利費的原因。

雷神電池廠的電池,出廠價就是100華元公斤。

這個價格很多人都知道,這也是大多數人知道的訊息。

然而他們卻不知道,雷神電池的真正造價。

至於亞迪公司如何處理,非常簡單因為雷神電池公司生產的電動車,大量採用亞迪公司的專利。

銀河科技中心以專利費的名義,返還被抽取的費用。

因此不瞭解其中情況的人,都知道雷神電池的生產成本在100華元公斤左右,甚至更高。

這才是松下成義和何慶華,敢和亞迪雷神打價格戰的原因。

畢竟雙方都在虧損,那隻能看誰的資本雄厚了。

問題是雷神電池公司會亞迪公司的虧損,是要打問號的。

所以在不知不覺中,大牛和松下被雷神拖入看起來是價格戰,實際上是雷神在賺錢,大牛和松下在虧損。

此消彼長之下,大牛公司遲早要涼,至於松下家大業大,到不會有破產,最多就是肉痛罷了。

……

時間轉瞬即逝。

一轉眼便來到五一勞動節。

愛馬公司津市總部。

董事長張健在和幾個香江來的人,正在會議室談判著。

“王先生,你們的條件太苛刻了,我無法接受。”張健皺著眉頭說道。

看著對方到合同條款。

用亞迪公司百分之十的股份,交換愛馬公司百分之二十的股份,這一條他倒是可以接受,畢竟經過雷神電池事件之後。

亞迪和雷神現在是如日中天。

這個交換愛馬不會吃虧。

問題是第二個條件。

以一百萬的價格收購愛馬百分之三十的股份。

這樣一來相當於對方獲得了愛馬公司百分之五十的股份。

不僅僅價格非常股份,還讓張健失去了對於愛馬公司的絕對控股,這是他絕對不能接受的。

王志強笑了笑將一張小紙條遞給張健。

張健不知道對方搞什麼鬼,接過來一看,差點叫出來。

只見小紙條上面寫著[雷神]

“你們是嶺南的”張健驚疑的問道。

“我們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