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的半導體專業網站,在11月9日。
釋出了一份關於世界矽片行業的研報,一下子就刷爆網路。
圍脖也轉發了這篇文章。
《世界矽片新格局》,截止研報釋出日,銀河科技旗下中子星公司的矽片,已經佔據世界矽片供應市場87的份額。
而此前一直盤踞矽片供應市場98份額的信越、Silitronic、LG化學等五巨頭,整體市場份額下降到13左右,並且被各個晶片製造企業強行併購,目前淪落為低端矽片供應商。
恭喜中子星公司登頂矽片行業的世界第一。
“我靠……”—賣女孩的小火柴
“假的!這一切都是幻覺!我的爸爸們不可能這麼弱雞!”—牧羊犬9528
“牧羊犬9528,跪久了,已經站不起來了。”—真男人菜鯤
“銀河科技威武!中子星矽片萬歲!”—銀河吹風筒
“中子星矽片確實非常厲害,我一個朋友,就在華芯國際從事晶片生產,他說中子星矽片可以提升成品率和良品率,現在所有的中高階晶片都採用中子星矽片。”—朋友就是自己
“如果是真的,這就意味著世界半導體格局將進入一個相對平衡的階段。”—三分天下諸葛亮
“我現在比較好奇,銀河科技的5奈米晶片生產線是真是假”—羊城使用者
……
銀河科技的材料研究所。
李想等人這幾個月幾乎是廢寢忘食,因為C31富勒烯的發明,讓銀河科技擁有原子級的加工能力。
現在世界上的車床精度可以達到多少
車、銑、刨、磨、鑽、鏜,這些機床的最高精度和各種加工方法能達到的公差等級,一般都在微米到奈米之間。
例如:車削加工精度一般為IT8—IT7,表面粗糙度為16—08微米。在高精度車床上用精細修研的金剛石車刀高速精車有色金屬件,可使加工精度達到IT7—IT5,表面粗糙度為Rα004—001微米,這種車削稱為“鏡面車削“。
加工精度主要用於表徵生產產品的精細程度,是評價加工表面幾何引數的術語。
衡量加工精度的標準為公差等級,從IT01,IT0,IT1,IT2,IT3至IT18一共有20個,其中IT01表示的話該零件加工精度最高的,IT18表示的話該零件加工精度是最低的。
一般廠礦機械屬於IT7級,一般農用機械屬於IT8級。
產品零部件按功用的不同,需要達到的加工精度不同,選擇的加工形式和加工工藝也不同。
其中磨削通常用於半精加工和精加工,精度可達IT8—IT5甚至更高,表面粗糙度一般磨削為125—016微米。
精密磨削表面粗糙度為016—004微米;超精密磨削表面粗糙度為004—001微米;鏡面磨削表面粗糙度可達001微米以下。
也就是說目前人類可以達到的最高精度在10奈米左右。
問題是這個極限精度,一般情況下的機械加工是很難達的,要不然晶片工藝之中就不會選擇光刻機這種方法了。
但是銀河科技的材料研究所目前已經可以完成一部分奈米級別的精加工。
將機械加工精度提升到1奈米的極限,未來可以達到原子極限,比如碳原子的半徑是91皮米,直徑是182皮米,加上原子表面張力,可以加工極限大概是400皮米,也就是04奈米左右。
如果還想繼續提升精度,那隻能考慮打破原子結構,進行中子和質子改造加工了。
如果單單是精加工的提升,還不足以讓銀河科技產生質變,那麼C31富勒烯的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