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何為自然?火之來源【求追閱】 (第1/4頁)
帶著大明橫推諸天下載 靈靈吼 加書籤 章節報錯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師,先聖老子的這段話說得很明白,人、地、天、道,便是自然。”
朱檀背完《道德經》上的一段內容忍不住露出些許得意之色。
因為《道德經》雖是一位老師規定的讀物之一,卻並未要求背誦,當時只大概講了講,讓他們課外去讀。
他是覺得這段話很有格調,說出來能讓人敬仰,這才花那麼點時間背下。
沒想到如今真派上用場了。
劉寬微笑點頭,“回答得還行,老子這段話雖不能完全解釋‘自然科學”中的自然一詞,卻也算是提到了。”
“以你的年紀,能想到用這段話來回答,已經很不錯,便給你計3分吧。”
說完,劉寬拿起粉筆,在黑板一側寫上:朱檀,3分。
嗯,就是橫寫,加阿拉伯數字。
朱檀眉頭微皺,問:“老師,這問題最多可得幾分?”
“10分。”
朱檀小臉上更不高興了,卻也不敢說什麼,在劉寬的示意下坐下。
“可還有其他人想回答?”
一時無人舉手,因為沒誰認為自己能答得比朱檀好。
就在劉寬準備結束這一環節時,李景隆眼珠子轉了下,舉手了。
得劉寬示意,他起身道:“老師,自然就是自然。”
劉寬聽了無語。
心道,擱大本堂課上耍小聰明呢?不愧是你呀,大明第二戰神。
口中則道,“你這回答連邊兒都不沾,給你0分,坐下吧。”
李景隆悻悻坐下。
劉寬為了般《自然科學》雜誌,確實查了不少資料,做了不少準備。
環視眾人一眼後,便瞅了眼備好的教案,道:“其實,若要用先聖賢哲經典中的話來解釋科學中的‘自然’,取《陰符經》中的一段話更合適些。”
“自然之道靜,故天地萬物生。天地之道浸,故蔭陽勝。蔭陽相推,而變化順矣。是故聖人知自然之道不可違,因而制之。”
如果有後世人在這裡,可能會問:你為啥非要拿古文經典去解釋後世的“自然”。
很簡單,因為後世自然科學中的自然是外文意譯——後世先輩翻譯外文時大都很用心,便從古文經典中尋取了“自然”二字。
這也是為什麼《道德經》、《陰符經》都有內容能稍稍解釋這一詞意思的原因。
後面,老朱與朱標聽了劉寬這番話都眼睛一亮,若有所思。
《陰符經》是前人託黃帝之名所寫,除小部分“修煉”內容外,大部分其實是富國安民之法、強兵戰勝之術,是黃老之道中兵權謀的經典。
朱元璋成事後發奮讀書,讀了這本帝王書很多次,朱標也是如此。
卻沒想到,其中竟有先賢對“自然”的解釋,此時聽來自覺新奇。
‘劉寬這個後世的什麼大學生,雖不通儒學經典,卻什麼都懂點,絕非不學無術之輩。’
老朱如此想,心中對劉寬的評價又高了些。
這是劉寬又提高聲音道,“當然,老師要講的自然,用《道德經》、《陰符經》中的文字描述都不夠全面和準確。”
“自然科學中的自然,就是我們所能看到的天地萬物等一切自然現象。”
“自然科學則是一門對自然現象進行觀察、描述,理解、研究其中蘊含的道理,並進行預測的一門學問。”
說著,劉寬拿起粉筆在黑板上刷刷地寫起來。
寫完轉過身來,見這些皇子公子仍愣愣看著他,便敲黑板,“拿出紙筆,最好是用一專門的空白書冊做筆記,將這句話記下來,以後是要考校你們的!”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