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永曆帝封鄭成功為延平郡王,率部數創折閩粵清軍,屢拒招降。”

“曾兩次派兵與張名振部合師北上,攻入長江,又與李定國互通聲息。”

“永曆十三年,再與張煌言合師入長江,破瓜州,下鎮江,圍江寧(南京),清廷震動。旋因連勝輕敵,戰敗撤回思明州。”

“永曆十五年(1661年),率軍兩萬入東藩島,攻破荷蘭人在東藩島所建立的赤嵌城、熱蘭遮城,收復了被荷蘭人佔據38年之久的東藩島。”

“永曆十六年(1662年),鄭成功先是聽聞父親鄭芝龍被斬殺的噩耗,嫡子鄭經又與其四弟乳母私通,內外交困中,鄭成功急病而亡,年僅三十九!”

此時,影片的第二首配樂也到了高潮處。

“看鐵蹄錚錚,踏遍萬里河山,我站在風頭浪尖緊握住,日月旋轉!”(前文已改,可以回看)“血淹沒人間,安得太平美滿,我真的還想再活五百年!我真的還想再活五百年——!”

聽著歌曲,看著影片中鄭成功率領明軍一次次北伐,一次次失利,直到最後急病臥床將死的場面,老朱一家子除了年齡太小的,無人不動容。

而此時,影片中關於鄭成功的最後幾段文字也一一出現——

“鄭成功病中仍心念復明,死前大喊:‘我無面目見先帝於地下!’抓破臉面而亡。”

“鄭成功雖抗清失敗,卻收服了東藩,被視為民族英雄。後世文人為其作長聯紀念:”

“縱絕島別開生面,移山填海,三百年社稷系以存亡,仿箕子、比田橫,志士苦心,特向膠癢留氣節。”

“是勝代第一完人,起敝扶衰,十七載勳猷心掛日月,填滇海,連浙水,英雄無命,長懸肝膽照波濤!”

看到這裡,關於鄭成功的影片內容結束了,第二部分內容開始,老朱卻直接探身暫停影片。

他道:“給咱大概講講這鄭成功之事。”

見老朱想了解鄭成功更多生平事蹟劉寬並不意外。

他道:“鄭成功是明末大海盜鄭芝龍嫡長子,本名鄭森。其父鄭芝龍本出身海盜,後來幾乎統一大明東南沿海海盜勢力,並在崇禎初年歸順朝廷,官至都督同知、福建總兵官。”

“鄭森曾在南京國子監進學,並拜當時的江左文宗名儒錢謙益為師。”

“後來北京城破,南明第一個朝廷弘光朝建立,為安撫鄭芝龍,弘光皇帝封其為南安伯。”

“清軍南下,弘光朝廷不到一年便滅亡,江南各省亦相繼被清軍攻陷···”

聽到這裡,晉王朱棢忍不住插話道:“南明不到一年就亡了?人家趙宋南渡還堅持了一百多年···”

“老三!”朱元璋開口呵斥,“有什麼問題等劉寬講完再問!”

朱棢無奈,只能乖乖閉嘴。

劉寬知道老朱是怕他講出了不該其他皇子知道的內容,於是接下來講話更小心了。

他道:“清軍下江南後勢如破竹,這種情況下,先是鄭森的老師錢謙益在南京降清,後來鄭森父親鄭芝龍也被清廷官員勸服想要領兵降清。”

“但當時鄭氏是扶持南明第二個朝廷隆武朝建立的主要勢力,因此鄭氏內部有部分人不願降清,於是就分裂了。”

“降清派以鄭芝龍為首,被清軍以封賞為由帶去了北京軟禁;抗清派則以鄭森為首,在東南沿海抗清十幾年。”

“隆武帝算是南明數個皇帝當中最有魄力和能力的一位,正是他賞識鄭森,賜其國姓朱,名成功。故而,後世人雖習稱鄭森為鄭成功,可在當時他其實被叫做朱成功。”

“至於鄭成功後面抗清及收復東藩島的事,方才影片中都講得差不多,微臣便不多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