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陛下,可用。”劉寬先簡短地回答了老朱的問題,隨即話語一轉道,“不過待鐵路運營之後,一年的維護、運營費用加起來卻是需要不少錢。”
鐵路肯定是需要維護和運營成本的,朱元璋對此並不意外,直問:“可有大概數目?”
劉寬沒準備隱瞞什麼,將他此去徐州路上跟裘七尺等人多次討論的結果說了。
“以三千餘里的平滬鐵路來論,一年僅維護費用便至少需要六十萬貫,若有成段的鐵路需要維修,則花費更多。”
“此外,鐵路要運營起來,必須安排諸多工作人員,再加上派軍隊巡護鐵路所需支出的額外錢糧,恐怕又是大幾十萬貫。”
劉寬擔心驚到朱元璋,這個資料其實還是往小了說的。
即便如此,朱元璋聽完也微皺起眉頭。
“照你這麼說,若是平滬鐵路(即京滬鐵路)整條運營起來,一年至少需要一百多萬貫的成本?”
劉寬點頭,“微臣與科技司同僚初步討論的結果確實如此。”
朱元璋走回御陛,在龍椅上坐下,敲了敲御案,方道:“你可知朝廷如今透過運河從京師往北平運糧,一路損耗為多少?”
這種事劉寬沒了解過哪會知曉?當即搖頭,“微臣不知。”
“兩到三成!”
聽到這個比例,劉寬不禁露出驚訝之色。
他知道古代運糧不論水路、陸路,損耗都比較高,相對而言,運河運糧要比陸路、海路都低,這也是歷朝歷代都喜歡江河運糧的主要原因。
在劉寬想來,洪武時期吏治應該是頗為清明的,官吏貪汙的很少,那麼運糧過程中不實的損耗也很少,應該不像大明中後期那麼誇張。
哪知竟然也高達兩三成!
如此一來,從京師運一百萬石糧食到北平,便需要損耗二三十萬石作為成本。
二三十萬石糧食在此時約等於五六十萬貫錢。
想到這裡,劉寬便明白老朱要算什麼帳了。
只聽朱元璋則接著道:“前幾次朝廷征討北元,每次都得往北方運送數百萬石糧草,再算上兵甲、火藥等物資,役夫、騾馬在路上所需消耗的糧草便更多。”
“平滬鐵路若能運營,按你先前所講,一列火車便可運載數十萬斤乃至上百萬斤物資。”
“算一算,一百萬石糧草,也只需火車運送不到兩百次即可運完。”
“且火車燒煤,而非如船工、役夫、騾馬般消耗糧草,還無船隻傾覆折糧之憂。”
“咱若是沒想錯的話,一列火車是可以將百萬斤糧食幾近無損的運送到北平。可對?”
劉寬已經明白老朱在算一筆什麼帳,當即點頭道:“理論上確實如此。”
朱元璋一笑,“若如此,平滬鐵路運營後,只需能夠在一年中將兩百萬石糧食運送至北平,為朝廷減少的運輸糧耗,不就跟它所需要的維護、運營費用差不多了麼?”
“若能運送更多,咱大明便算賺到了。咱說的可對?”
聽到這裡,劉寬有點尷尬,心道:老朱算術底子到底差了些,這番臨時計算不太行啊。
他組織了下言辭,道:“陛下所言理論上是對的,問題是,以大明目前這款火車的速度和運載量,還有終點站的情況,根本無法在一年內將兩百萬石糧食從京師運送至北平。”
朱元璋皺眉,問:“為何如此說?”
劉寬解釋道:“這款火車雖然速度已經頗快,但若載上數十上百萬斤貨物,估摸每個時辰最多也就行駛五六十里地(即每小時十五六公里的速度)。”
“而北平到南京的鐵路長達兩千六七百里,即便全線貫通,火車跑一個來回也需七八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