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朱演戲很敬業。

裝模作樣地將劉寬的奏本翻閱一遍,才放到案頭,道:“劉副郎這些關於改革六部的建議確有些意思,太子,你給眾卿家讀一讀。”

“是。”

朱標應了聲,便去拿了奏本,站到御陛下邊,側對著徐達、李善長等大臣,不疾不徐地念起來。

這份奏本朱標也是提前看過的,他演技雖不如老朱那般渾然天成,卻也達標,讀起來就好像第一次看到其中內容般。

當朱標清朗的聲音在大殿內落下,與會眾臣也知曉了奏本內容。

徐達、李善長因朱元璋或明或暗地通了氣,對奏本內容倒沒那麼吃驚。

劉仲質、趙民望等閣臣就不同了,此時一個個都露出了驚訝之色。

趙民望更是回頭瞅了低眉順眼站在他後面的劉寬一眼,心道:你這哪裡是一二建議?明明是好幾條。等於是將六部砍下來一半,拿去開腸破肚,肢解了!原六部中禮部、吏部、兵部倒還好,並無太大改動。

工部只是在增加科技司後,又增加了個工業司,說是專管六合鋼鐵廠、青龍山煤廠這類由官辦成功轉型為官營的場坊等。

戶部、刑部最慘,活脫脫一副被開腸破肚肢解了的樣子。

原戶部被一分為三,即:戶部、稅部、財部。

新的戶部職權大大縮水,只負責掌管田地、戶口、礦產、山林之類的事務。

雖然仍負責收取田賦,可收取丁稅、商稅、關稅、雜稅的權利卻都轉移到了稅部。

至於財部,則負責與戶部、稅部、鹽運司以及類似工部工業司這樣的機構對接財務之事,負責大明財政的收支與審計。

刑部遭遇也差不多,被肢解為刑部與警部。

不過刑部上層職權倒沒太大變動,只不過是將原刑部大牢交給警部負責。

其主要改革在地方上。

地方上原本若有案件,知縣、縣丞、主簿、典史皆可負責審理,一般的百姓糾紛刑房典吏、書辦就能處理。

可以說縣官及刑房吏員皆可插手。

至於案件的偵破,也是縣官、刑房吏員乃至捕快,皆可去做。

如此權責混亂,既給了官吏在案件中貪腐徇私的機會,也會讓事責混亂,降低破案、審案的效率。

而根據劉寬奏本中的建議改革後,地方府州縣將增設警房,設巡長、巡判各一名。

並將三班衙役中的快班,更名為巡捕,與該地方的巡檢司、縣獄一起歸入警房轄下。

同時,刑房事權固定給典史,知縣等縣官只有案件知情權,不再具有審案權。

並且刑房、警房都將以上一級的刑房、警房為直管部門,雖仍受地方主官兼管,卻是以直管上級政令為主。

各布政使司將則撤除刑部清吏司,轉設刑事廳、警務廳,專門負責管理轄下刑事及警務···待朱標收起奏本,朱元璋便問:“眾卿家覺得劉副郎改革六部的建議如何?”

幾位閣臣先聞言,下意識看向了徐達、李善長,卻見兩人老神在在,完全沒有開口的意思,頓時明白,這兩位多半也事先知曉了奏本的內容。

這幾位能成為閣臣,在此時都稱得上學識淵博、閱歷頗豐、才思敏捷。

雖然猜到朱元璋可能已經屬意按這奏本內容改革六部之制,但有些問題他們作為臣子卻不得不提。

曾為四輔官的趙民望先開口,卻是看向劉寬,“請問劉副郎,你既建議將戶部一分為三,戶籍職權仍在戶部,為何卻將丁稅權劃入稅部?”

“稅收之事本就不易做,丁稅收取需依賴戶籍黃冊,你將戶籍管理及丁稅收取之權分開,丁稅豈不是更難收取?”

劉寬並沒有開口,因為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