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蕭瑟,十月末的天氣已經有了幾分冷意。
劉若雪離開報社後,便騎上一輛最新款的女式腳踏車,沿著街道不緊不慢地行駛。
一名婢女和一名女護衛也都騎了腳踏車跟在後面。
為了方便騎車,她自是不可能穿著羅裙,而是穿著一條女式長褲,外面則是一條衣襬三分及膝的月白長衫,袖口在此時來講也算是頗窄的。
劉若雪這般打扮在此時的京師倒也不算異類——很多女子出來做事為了方便,都是類似的打扮。
便如後面的女護衛,為了方便打鬥,乾脆就是一身更為緊身些的短打勁裝了。
劉若雪並未回劉府,而是帶著婢女、護衛來到了一座名為“天然居”的茶樓。
這處茶樓雖在內城,卻佔地不小,由三棟樓與一座大院子構成,裝飾典雅而不失精緻,可以說低調中透著奢華,是如今京師中高層人士談事、休閒最喜歡去的場所之一。
劉若雪到來後,直接前往西樓三層的一個包間,裡面已經有一人在等待,卻是劉若月。
“大姐怎麼來的這般晚?我看那人都來了有一會兒了。”劉若月迎上來說道。
劉若雪道,“工作上的事耽誤了會兒——約定的時間是六點半,現在不是還有一刻鐘嗎。那人在哪裡?”
“就在那邊的翠華閣。”劉若月指向同在三樓的另一個包間低聲道。
劉若雪一笑,道:“那好,你就按計劃去試試他。記住,可不能像上次那樣過份了。”
劉若月露出囧色,道:“哎呀,吃一塹長一智,這回我肯定把握好分寸。”
說完,便拿出一個鏡子,看看自己的妝容、打扮是否得當,然後便稍稍整理衣衫,走了出去。
劉若雪和婢女、護衛則留在包間內,透過開啟的窗戶,看向那“翠華閣”。
原來,劉若雪此番是來與人“相親”的。
若按大明傳統規矩,自是讓一方家長帶著孩子到另一家去拜訪,名義上是兩家家長敘談,中間則讓兩個孩子匆匆見個面——一般而言都是女子偷偷看男子一面,看是否滿意。
這在以前,已經算是相對開明的父母的做法了。
畢竟以前大多數都完全是聽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結婚前,夫妻兩人從未見面的。
只不過近一二十年大明風氣越加開放,年輕人們也越加自主,才漸漸有此改變。
而劉府對兒女這方面的管束則更寬鬆些。
所以,當劉若雪說,將人一個個請到劉府見面太過麻煩,因為不可能單獨請相親的男子,還需請其長輩,屆時則需要劉寬、朱蕙蘭在——朱蕙蘭還好,劉寬作為天工院院正、軍機大臣,日常還是比較忙的。
而且,這樣把人請到府上,若劉若雪最終相不上,對方面子上總有些過不去。
所以,劉若雪便提議仿照後世相親,讓她跟對方先私下裡見個面,覺得可以,再讓彼此父母見面。
前兩次見面,劉若雪都未相中。
後來劉若月也參合到此事中,並且提議,由她出面試試相親之人的品性,以免劉若雪識人不明、遇人不淑。
結果,第三次因為劉若月沒有經驗,試探中露出馬腳,讓對方生氣拂袖而去;第四次試探倒是正常,但劉若雪卻未相中那人。等到第五次,劉若月沒把握好度,竟然惹得那人誤以為她是流螢,雖然說也算試探出那人品性不行,卻也讓自己頗有點狼狽。
所以,這回劉若雪便囑咐劉若月把握好度,並且暗自決定,若劉若月再弄不好,就不讓她參與了。
畢竟這事若讓父母知道了,她們必然是要挨訓的···
只見劉若月過去後,便直接推門而入,而後裡面發生什麼,劉若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