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遙想公瑾當年

“厲害啊我的周瑜。”王羽心中讚歎道,除了武力一般外,其他屬性簡直就是吊炸天,尤其是統帥和智力,都達到了白銀級別。

在兩千年後,受到三國演義的影響,一想到華夏古代的亂世,在人們的腦海中,第一想到的便是東漢末年。

東漢末年、群雄四起,戰火紛爭不斷,後來魏國,蜀國,吳國,三國鼎立。

而一提到吳國的周瑜,在老一輩的眼中,他便是一個小肚雞腸之人,畢竟羅貫中創作出來的《三國演義》,為了襯托出諸葛亮的過人謀略,幾乎把周瑜塑造成了一個反面人物。

其實在正史中,周瑜是一個羽扇綸巾,風流倜儻之人,周瑜從小就天資聰穎,讀書過目不忘,才華橫溢,不僅如此,周瑜還是一個十足的大帥哥。

在陳壽的《三國志》中,就有關於他的記載:“瑜儀容秀麗,資質風流,性情開朗,氣度寬宏。”

可見,演義害死人。

畢竟,在《三國志》中還有提到,周瑜作為赤壁之戰的主要指揮官,也憑藉此戰揚名千年,可以說是一名出色的軍事家。

如果放到現在,周瑜完全就是一個妥妥的人生贏家,真不知道這樣的一位成功人物,有什麼好嫉妒諸葛亮的。

難道嫉妒他有一個顛沛流離的主公,嫉妒他有一個醜老婆,還是嫉妒他沒有一塊容身之地!

對於周瑜此人,就連後世的文人才子也對其讚不絕口,高中生最為熟悉一首詩,就有特意誇讚周瑜的。

這就是,蘇軾蘇東坡的赤壁懷古:“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如果說赤壁之戰,讓周瑜真正名揚天下,那麼在此之前,他也是立下了不少功勳。

如興平二年(195年),助孫策於曲阿之戰中擊敗劉繇,更是在三年後,隨孫策平定江東,創下江東基業。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周瑜並不是像演義描寫那樣,是孫策的託孤大臣,相反的,周瑜和孫策更像是合作伙伴的關係。

這一點,從《三國志》裡面的原話可以看出。

“公等善相吾弟!呼權佩以印綬,謂曰:舉江東之眾,決機於兩陳之間,與天下爭衡,卿不如我;

舉賢任能,各盡其心,以保江東,我不知卿。”

所以單從這一點,就可以說明孫家對周瑜,是有一定的忌憚和防備的。

而在孫策去世後,周瑜的做法也頗有意思。

《三國志》中也有記載:“五年,策薨,權統事。

瑜將兵赴喪,遂留吳,以中護軍與長史張昭共掌眾事。”

這句話的意思很簡單,孫策去世後,周瑜就直接帶著兵馬,前去奔喪,然後就將自己的軍隊留在東吳,和張昭一起做事情。

經常看清宮劇的人,應該都比較瞭解,古代君主去世後,鎮守一方的將領,在沒有接到確切的命令之前,是不能私自回來弔唁的,就算是回來弔唁,也不能帶著自己軍隊,否則就是在逼宮。

總之周瑜這種有威望,有軍隊的“前朝大臣”,放在任何一個朝代,都是讓君主忌憚的。

再加上,孫權繼位的時候才十九歲,年紀小,根基不穩,就算是周瑜有謀反之心,孫權當時也拿周瑜沒有辦法。

所以這時,周瑜以中護軍的身份,與長史張昭共掌眾事。

值得一提的是,孫策死後第二年,曹操責權送質,而這個質子就是孫策唯一的兒子,周瑜這才坐不住,當即諫阻納質。

周瑜建議孫權佔據江南,擁兵觀變,確立了割據江東、獨立建國的戰略方針。

可以說,這時候的周瑜,為了保住孫策的兒子,只能選擇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