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坊老闆的自吹自擂,李慈顯然有點不信,帶著人坐在車裡,沒多久就陸陸續續有人從酒坊裡拎著打好的酒離開。
一個如此對酒痴迷的人,也引起了李慈的注意,酒坊老闆會不會是因為和孫濤在酒的意見上產生了分歧。然後痛下殺手。
這個突然冒出來的想法,李慈自己都覺得荒唐,但一想到有人因為信仰不同犯罪的也有。
他和孫濤是酒友,偶爾可能聚在一起品酒,不能排除他的嫌疑。李慈覺得有必要查一下酒坊老闆。
“你們待會看到有人去買酒離開,就上去詢問酒坊老闆的性格和為人處事,特別是有人說他的酒不好”
傍晚,一抹殘陽悄然的消失在天空中。路邊那回家的燈光照亮黑暗,指引著方向。
有人在忙著回家,有人在忙著尋找真相。
李慈在外面簡單吃過晚飯後,回到了市局。讓人把取樣回來的白酒送去檢測匹配。
他回到辦公室,桌子上放著一些資料,其中還有法醫解剖後的屍檢報告壓在最下面。
死者男性,60歲,身|長162cm,體重58kg,頭頂有部分頭髮徹底脫落。腿部有一塊紫色的淤青,根據屍檢和部分病理學檢查結果,結合他之前的體檢記錄,認為死者無嚴重突發性,遺傳類疾病。
死者顱骨無骨折,顱內未見損傷及出血。
肌肉,血液和屍斑呈鮮紅色。屍斑分佈於四肢前側,腹部,胸|部以及脖頸前面部位,用手指按壓後短時間內褪色。
角膜輕微混濁。頸部,軀幹,四肢出現屍僵。
案發當晚的溫度約為20度左右,結合以上推斷死亡時間為21:00-23:00之間。
解剖身體後發現,體內器官有缺氧窒息的現象,體腔內有明顯苦杏仁味道;消化道各處有出血以及水腫;胃部以及十二指腸粘膜存在出血,壞死,糜爛;氣管未見異常;心外膜發現點狀出血。
血液經過檢測含有大量乙醇殘留,胃部及消化道檢測出“氰離子”成份。
初步判斷死亡原因為;口服氰化物,中毒死亡。
“果然還是氰化物中毒”
李慈喃喃自語。
繼續翻找著下面的一份檢測報告。
上面寫著那半瓶白酒的檢測結果。白酒56度,主要為高粱釀造而成,裡面檢測出氰化物成份。
這份報告讓李慈眉頭直跳。他想起自己聞過那瓶白酒,拍著胸口驚呼
“臥槽,差點小命不保”
眾所周知,氰化物具有高劇毒,可以短時間內殺死一人。
這類物質大多數由人工製造,不熟悉的人,試試就逝世。
放下手中的資料,案件基本可以確定是謀殺,李慈閉目靠著椅背上思索起來:
兇手的殺人動機到底是什麼?
現在最大的嫌疑人,就是對酒痴迷的酒坊老闆。
瓶身上留下的指紋,還有含氰化物的白酒,所有證據無不指向他。
據酒坊老闆所說他不喜歡別人浪費錢,浪費酒,說明他還是把顧客放在第一位,他的目的也是為賺錢,順便認識幾個懂酒的知己。
加上他說自己會讓顧客嘗過後再買,不喜歡這種型別可以換其他的,也說明他對別人不認可自己釀造的酒,並沒有那麼偏執,懂得變通。
瓶身留下指紋,也很有可能是他在打酒時留下。那單單留下一枚指紋是什麼意思,怕找不到他?還是他故意留下的?
假設他真是兇手,殺人的動機也很有可能是孫濤和他產生過分歧,兩人因酒結識,又因酒鬧掰。不管他留不留下指紋,都可以透過途徑找到他,多此一舉的意義在哪裡?
他如果不是,兇手又是用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