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那廖之聲就將她打得流產,害她日後再也不能有孩子,甚至以“七出無子”的理由休了她。

也是後來機緣巧合,秋姨和姜青玉的娘白氏在山中道觀相遇,從那之後,秋姨就留在了姜家。

她與秋姨名義上是主僕,但秋姨並沒有賣身姜家,還是自由身,只是甘願留在她的身邊,也算有一個歸身之地。

張嬤嬤並未忘記自己來寒王府的任務,敘舊結束之後她就詢問姜青玉看賬本的情況,現在得知她是白氏的女兒,那自己的教導就要更嚴苛了。

“這幾本都是這幾個月的採買賬本,看起來沒什麼大問題,不過王府的銀錢花費的地方太多,單是飲食一項,一個月就要近千兩。”

在姜青玉看來,寒王府並不算過得很奢靡,但到底是王公貴族之家,銀錢耗費自然是平常人家比不得的,可看賬本,有些東西明顯不需要或者這個月買了下個月還要買。

就比如賬本上關於炊具一項,幾乎每個月都要買鍋買鏟,盆碗碟盅也是隔一個月就換一次,這看似是小事,但每一項花費都不少。

張嬤嬤也開啟姜青玉說的賬本仔細快速地看了看,然後對姜青玉說道:“咱們大隋朝王爺的俸祿也都是按照等級來的,一等親王年俸是一萬兩,二等王爺是八千兩,三等王爺年俸只有六千兩,寒王府勉強算得上二等王爺府,但也只有田產鋪子沒有封地。”

張嬤嬤還告訴姜青玉,這麼多年寒王無心在朝中任職,所以除了身為王爺應得的八千兩,再無別的俸祿。

“不是身為皇家子弟就有花不完的金海銀山,也不是作為王爺,隨時都有銀錢可揮霍,若無所作為,一樣會坐吃山空。”

張嬤嬤雖是第一次結識姜青玉,但因為白氏和秋姨的關係,她也特意多說了幾句話,也希望姜青玉是個聰明的,能聽懂她話裡的意思。

姜青玉聽完這些立即便明白張嬤嬤的意思,寒王府這麼些年能維持一個王府的體面,單靠王爺的俸祿養活這麼一大家子人根本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