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al!德布勞內點射破門!”

“切赫做出了極限撲救,但足球之神站在了德布勞內這邊。”

“當足球擊中立柱後,就已經不可能被撲出來了。進還是不進,都交給了天意!”

“而足球這片天,向來是何天啟說了算!所以……”

“三比三!憑藉阿邦拉霍的助攻和瓦爾迪的造點,德布勞內五分鐘內梅開二度,幫助維拉扳平了比分!”

“切爾西的領先優勢瞬間消失。”

“如果說安切洛蒂的換人是奇蹟,那麼何天啟的換人就是神蹟!”

“哦!德布勞內和球迷發生了衝突!他在角旗區慶祝的時候回應了球迷之前的挑釁,他的情緒格外激動!”

場邊,紅溫的德布勞內徹底失控。

一進球,他就衝到了角旗區,對著切爾西的球迷喊道:“喊,繼續喊,你們的行為只會讓我們距離勝利更近!”

“我們會捧起獎盃,而你們只是一群失敗者!”

“叫吧,卡洛琳,凱瑟琳、喬琳、莫琳、波琳……隨便你們怎麼叫,這隻會讓我的射門和傳球更加精準!更加致命!”

“法克!”

球迷開始朝場邊扔東西。

切爾西的球員們也過去和德布勞內對峙,不允許他挑釁自家球迷。

維拉球員也衝了過去,包括替補席上的球員們。

特里:“你在找死嗎,比利時垃圾?”

費萊尼:“你踏馬嘴巴給我放乾淨點,英格蘭豬!”

蘭帕德:“有事衝著我們來,別對我們的球迷出言不遜!”

貝爾:“所以當他們用汙穢語言辱罵罰點的凱文時,你們又做了什麼?”

雙方球員不斷用挺胸撞擊對方,場面一度十分火爆。

不過這種對峙的情況,不是很歐式,反而比較……中式!在內地的校園中,經常會有這種情況出現,原因是……誰先動手,誰就完蛋了。

主動打人者,要承擔更重的過錯,嚴格一點的學校都有“動手就開除”的鐵律。

英格蘭足壇自然沒有這一規定。

但這裡有更可怕的鐵律……跟何天啟的球隊踢球永遠不要打架,因為踢球是何天啟的“弱項”,打架才是他真正的高光!

前幾天何天啟在酒吧一個打十個的影片切爾西誰沒看過?

正因為雙方誰都沒有主動出手,所以主裁判隨後的介入才會相對輕鬆一些。

最終,肇事者德布勞內被出示了黃牌。

賽後,關於他挑釁球迷以及切爾西球迷對他的侮辱必然會鬧到英足總那裡去。

隨後何天啟在場邊開始鼓掌,示意維拉球迷一起。

嘩啦啦!掌聲響起來。

維拉的球員們宛若英雄。

而剛剛被扳平的切爾西球迷,則只能鬱悶的發出噓聲。

但噓聲不可能只有維拉的球員能聽見。

切爾西的球員一樣能聽見。

明知道這噓聲不是給他們的,可一想起剛剛的丟球,切爾西球員的心境多少受到了一些影響。

這就是“鼓勵式教育”和“打壓式教育”的差別。

在糟糕的時候,前者更合適。因為那時候你會很敏感,會多想,哪怕不是針對你的你也會對號入座了。

尤其是切爾西的後衛們。

他們一肚子氣。

發誓一定不能再讓維拉進球了!

第八十八分鐘,常規比賽時間即將結束。

雙方都在開始考慮加時賽的換人和戰術調整了。

球權在切爾西這邊。

馬蒂奇持球。

但他沒想到瓦爾迪突然從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