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化市,

三線城市,

市區附近地區比較繁榮,市區東南面各個鎮都有工業區,經濟發展非常有活力。

遍佈全國的高速鐵路也經過興化市,動車火車站也帶動了一整片經濟圈。

然而興化市北面是山區,山區人口少,經濟發展緩慢,主要以水果為主。

這裡的山區水果以枇杷為主,其中大常鎮和新沙鎮為主的四五個山區鄉鎮的枇杷品質優異,產量很大,頗有知名度。

十多年來興化市市委領導一直重視北部山區的發展,投入大量資金扶持果農。

近年省委把落後地區的經濟工作當做政績考核,興化市市委領導不斷有惠農的措施和政策投入北部山區。

依靠政策,山區的鄉鎮不斷發展各種水果種植和旅遊經濟。

總體經濟雖然遠遠比不上其他地方,但是農民個人的平均收入不錯,生活水平較好。

國家基礎建設逐漸完善,興化市有全國性高速公路經過,一級公路遍佈全市,全部山區也被二級公路貫穿連線。

前三年,連線高速公路的環城高速路在大常鎮的一個出入口竣工。

當時市委領導腦袋靈光一閃,決定在大常鎮的高速路出口,建立一個水果集散中心,加工銷售創業園。集中水果收購批發,水果粗加工,甚至水果深加工,提取水果養生價值等產業鏈。

這想法經過市委領導班子討論,專家論證,再召集一些企業家開會討論,大多數人看好,誰不想為家鄉城市的發展盡一份力。

市委書記郭志聰牽頭,在不少老闆的支援下,募集了五億多資金,僅僅兩年就建成了規模宏大的大常創業園。

想法很好,事實很殘酷。

大常創業園區招商竟然無人問津,

大常鎮新沙鎮等山區的水果,以枇杷為主的水果略有知名度,但是已經有了成熟的銷售運輸一條龍。

現在鄉鎮交通發達,利於運輸。水果一摘下來,在樹下就包裝好,馬上物流貨車裝車,當天運輸到全國各地。

特別是枇杷,皮薄肉嫩,保鮮期短。當天就要運出興化市,到達各地批發市場,明日就要出現在各城市的水果攤上。

特別這兩年來,資訊交流全部在手機裡面完成,物流極度方便。

這規模宏大的創業園一建成就變成了擺設,沒有哪家水果會特意在創業園停留一下,再賣出去。

即使本市的零售,也是直接運到市區或工業園區各水果銷售商。

環城高速公路建成,半小時內直達市區,解決全部的事。

發達便利的環城高速公路,讓大常創業園胎死腹中。

至於水果加工企業,這兩年全國行情都不好。特別是枇杷,難以加工。

曾經有加工成枇杷膏的企業,但是效益不好。其他水果產量又不夠,達不到建廠的基本要求。

大常鎮,

大常科技創業園。

十三棟四層建築樓,每棟樓寬有二十米,長有百米,寬敞無比,適合廠房車庫。十三棟錯落在四周,圍成一個圓形建築群落。 中間有一個足球場大廣場。

創業園規模宏大,青山綠水之中出類拔萃,超群絕倫。

市委書記郭志聰,帶著幾個市委班子成員,在剛剛建成,嶄新的大常創業園區前發呆。

雖然白沙區副區長劉松巖和大常鎮的鎮長沙南溢特意安排了幾十人,在園區裡遊蕩。上百畝的工業園區內,依然是一片寂寥景象。

常務副市長寇文青站在旁邊,這個園區籌劃時,他剛上任不久。當時他是不看好的,但是那時候他沒發表反對意見。

全市的大規模工業區全部集中在東南部,那裡都是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