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兄幹什麼呢?我來找你商議一會。”

一個相貌威嚴、頜下三縷長髯的將官龍行虎步地走進戚繼光的營帳之中。

戚繼光抬頭看去,原來是自己的朋友來了。

“俞兄?這個時候你不是應該陪著你那些兔崽子一同吃飯嗎?”

“哈哈哈,確實,不過,我也在看地圖的時候分析了一下孟將軍下一步該如何去做。”

俞大猷回覆道。

(俞大猷(1503~1579),字志輔,小字遜堯,號虛江,泉州晉江(今福建泉州市)人,明代抗倭名將、都督、軍事家、武術家、詩人。

早年學習易經,世襲百戶。嘉靖十四年(1535年),考中武舉,授千戶、金門守禦。經過兵部尚書毛伯溫推薦,出任汀漳二州守備,擊破海賊康老,授都指揮僉事,平定新興、恩平的叛亂。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經右副都御史朱紈推薦,出任備倭都指揮,平定安南範子義叛亂,安定了海南的形勢。嘉靖三十一年,開始與倭寇作戰,人稱“俞家軍”,與戚繼光並稱為“俞龍戚虎”,掃平了為患多年的倭寇。戰功累累,常被彈劾,遭到免官。創立兵車營,設計創造用兵車對付騎兵的戰術,累遷福建總兵官、後府僉書。萬曆七年(1579年),告老還鄉,病逝於家中,時年七十七歲,獲贈左軍都督,諡號武襄。

著有《兵法發微》《劍經》《洗海近事》《續武經總要》等軍事、武術作品,後人將俞大猷詩詞編成《正氣堂集》。)

俞大猷為將清廉,不論是在禁軍的時候,還是在鎮東軍的時候,都將自己得到的賞賜大多賜給自己計程車卒們,自己只留著一些堪堪能支撐起平時吃穿用度的錢財糧食。

也正是這個原因,俞大猷在他麾下士卒的眼中頗為敬重和愛戴,也都願意聽從他的命令。

這也是為啥戚繼光問俞大猷你為什麼不陪著你計程車卒們吃飯的一個緣由。

按戚繼光的印象,俞大猷向來都是陪著自己計程車卒吃飯聊天的,在這個時候,卻來找自己,這讓戚繼光有些奇怪。

戚繼光不施恩於士卒,也不同士卒吃飯,他對於士卒的方法同俞大猷有著很大的不同。

那就是賞罰分明。

在戚繼光的隊伍中,實力、軍功、紀律等尤為看重。

兩人之間的帶兵風格怎麼說呢?

一個是老成持重,一個宛如閃電一般果毅。

兩人有的時候針對於帶兵問題上呢......總會有些爭議。

這畢竟僅僅只是爭議而已並沒有多少影響他們惺惺相惜的感情。

“哦?你的看法是什麼呢?”

“要麼分兵,要麼集而攻之,不過,孟將軍有很大可能會選擇分兵。”

“為何呢?”

“戚兄,你應該明白我的意思吧!?”

俞大猷看著面前含著莫名笑意的戚繼光說道。

“哈哈哈,自然是清楚的,孟將軍他雖然用兵以穩著稱,但如今,分兵擊之,而後圍之,這樣的方式更有利於我方,所以孟將軍會選擇分兵這樣的方式。”

“不錯,分兵的話,你我便可以得到一些軍功,從而更好地為國效力了啊。”

“哈哈,我就說俞兄不是那種貪圖軍功的人,後半句倒是顯露出你的真心啊!我的想法倒是與你一樣,我打算這次立下軍功以後調回鎮東軍。”

“為何?”

“我要助王上平定荊國,擊破南方其餘諸國!”

“嗯......我和你同去!”

“哈哈哈,有了俞兄一起,我們定然可以為國開疆拓土!”

“嗯,今日休整倒是允許喝些酒,要不要喝些酒?我派士卒從城中買些咱們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