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宋哲讀書,比讓他幹農活還要更要他的命。

在書院的時候,只要一聽先生授課,他絕對會打瞌睡,兩隻眼皮像是灌了鉛似的,用棍子都撐不起來。

但為了吃飯,他今天在努力割完了草,吃上了午飯之後,還是跟著王二一起來到了竹棚裡。

他以前認識王二,不過是李賢的伴讀書童。

李賢聽課的時候,這傢伙老是喜歡躲在窗戶外面偷聽,而不是像別人家的書童那樣去空地方玩樂。

正因為這樣,王二在書院裡有些不受人待見,老是被人欺負。

他不認為王二讀書能有多厲害,也不覺得李瑤家請的先生,會比書院的夫子們更加高明,所以他準備趁機打打瞌睡,正好這幾天又累又餓的。

結果到了竹棚,他發現王二正在學的書,竟然是他都沒學過的。

這讓他有些驚訝,而更驚訝的是,這個叫呂秀才的小老頭,講起課業來竟然一點都不沉悶,稍微聽了一會兒,他竟然覺得有點意思。

特別是呂秀才單獨為他講課時,他居然難得地一聽就懂。

而呂秀才的學識,是他見過的先生中最淵博的!

這讓他很是納悶,這麼好的先生,為什麼會窩在小小的河灣村籍籍無名,甚至連秀才都沒考上。

“宋哲,”呂秀才見他走神,沉聲提醒道,“認真聽講,再神遊物外,是要吃板子的。”

“哦。”

宋哲絲毫不懷疑呂秀才敢打他屁股。

他現在是明白過來了,李瑤這家人啊,沒有一個是把他當縣令家的少爺來看待的。

該打就打,該罵就罵。

只要是他做錯了事,連杜小慧這小丫頭都會好生嚴厲地訓他一頓。

這種感覺雖然有點不爽,但卻又有一種說不出的新奇感。

正好閒著沒事,不如認真地聽聽吧。

說不定等下次回家的時候,還能讓老頭子高興一下呢?

……

宋縣令從昨晚開始就一直非常高興。

兩萬多兩的銀子到手,他一邊安排採買糧食,一邊各村釋出通告,讓每家每戶出一個勞動力,準備開始興修水利。

一聽縣府給活幹,不但每天管飯還給工錢,雖然這個工錢要用明年的稅收抵扣,但村民們還是非常樂意的。

現在家家戶戶都沒糧,家裡能少一張嘴吃飯,省下來的其他人也能多吃兩口了。

不到半天,各村裡正就把人手召集齊了。

兩千多個青壯勞力,浩浩蕩蕩地集中起來。

宋縣令和師爺一合計,把這些人分成了幾批,有人去修水渠,有人去修路,有人去架橋。最後他又專門調撥了兩百多人,去擴修從百川集到河灣村的道路。

那條路真的太窄了,連馬車都過不去,而且坑窪不平,必須得好好弄弄。

就在宋縣令大張旗鼓開始搞基建時,河灣村也是熱鬧非凡,幾乎所有人都聚集到了李瑤家裡,開始幫著李瑤搬家。

修好的新房已經有一段時間了,李瑤看過,屋裡已經全部幹了,而且今天正是黃道吉日,打算擇日不如撞日,今天就搬過去。

沒想這訊息被杜小慧的娘知道了,二話不說就過來幫忙,然後帶動了全村的人。

但李瑤的老房子裡,實在沒什麼東西需要搬的,一人一件都不夠拿,好多人都是空著手來看個熱鬧。

“大家都別急啊,讓李瑤走前面。”

王薛氏自然要到場,而且還必須要掌控全域性,誰誰誰搬什麼拿什麼,都安排得緊緊有條。李瑤也沒有阻止,自己的婆婆麼,喜歡操心就讓她去操心吧,不讓的話她心裡還不痛快。

李瑤拿著一個小米袋,最先來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