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縣令聽得一臉懵逼。

搞基建……這他從來沒聽說過啊!

本著不恥下問的態度,宋縣令拱了拱手,問道:“李娘子,什麼是搞基建?”

“搞基建,就是進行最基礎的建設,”李瑤道,“比如修橋造路、興修水利等。”

宋縣令這回聽懂了。

李瑤提出來的方法,還是以工代賑。

而且百川縣因為地處偏遠,緊挨著山區,所以道路崎嶇坎坷,比如這河灣村,連馬車都進不來,確實有必要重新修整。

而水利設施更是缺少,老百姓幾乎都是靠天吃飯。

但問題是,沒錢啊!

就算材料可以就地取,但百姓的工錢總要給吧?

不給錢也行,但飯總要給人吃一頓吧?

所以沒有足夠的糧食、銀錢,以工代賑什麼的,也只是一席空話。

“百川縣真的沒錢嗎?”李瑤反問道,“只是百川集上,能隨便買幾塊香皂而毫不心疼的小姐、夫人,最少就有好幾十個。這些人的家裡,少說也是白銀幾千上萬兩。還有那麼多土地,囤積的糧食恐怕也不在少數。”

“這我知道,”宋縣令道,“可那是私產,也不能強行徵收。”

李瑤笑了笑,道:“能讓有錢人掏錢的辦法非常多,就看縣令大人肯不肯做了。”

宋縣令微微一愣,問道:“敢問是何方法?”

“比如搞慈善酒會、拍賣會等。”

稍微解釋了一番後,宋縣令緊皺的眉頭稍微舒展,覺得李瑤提的這些辦法確實有可取之處。

“單靠這些也不夠吧?”

“有錢買糧就行了。”

百川縣共有人口3萬,按人均每天3兩基本主糧,每天消耗9000斤,4個月消耗108萬斤。

現在糙米的價格,已經漲到了20文每斤。

所以如果全部買糙米,總共需要21600兩銀子。

“所以,我們只需要籌集到一個月的買糧錢,也就是5400兩,就可以開始動工了。”

宋縣令心裡一鬆。

如果按照李瑤剛才說的那幾個辦法,這5400兩銀子還真不是很難,甚至10000兩都都能籌夠。

但還是差了不少。

“那剩下3個月怎麼辦?”

“辦法總會有,”李瑤道,“實在不行還可以找人借,相信一萬多兩銀子,還是輕鬆能借到的吧。”

一兩個月之後,李瑤相信自己也有能力借點錢給縣太爺了。

而宋縣令,自然也聽出了她話裡的意思,感嘆於李瑤的生意竟然如此賺錢。

但無論如何,這都是好事,他的心總算又能鬆一些了。

現在還有最後一個問題。

糧食解決了,工錢怎麼辦?

找老百姓幹活,不可能只給幾口飯吃,每天都要付錢的,而且比飯錢多多了。

“用明年的糧稅抵扣。”李瑤道,“工人所得工錢,均按照正常兩家折算,從來年百姓應繳納的糧稅中扣除便是。”

對啊!

現在全縣每個村都挖了旱井,所以明年的小春收成,基本不會再受旱災的影響。而今冬大興水利,來年的稻穀自然也能有收成。

如果能再把紅薯種植推廣開……那少收的這點糧稅,又算得了什麼?

收上來的稅糧,估計非但不會比往年少,反而還能更多!

一念至此,宋縣令突然覺得豁然開朗。

困擾了他好久的難題,竟然就這麼簡單地迎刃而解!

這個李瑤,當真只是個普通的民婦嗎?

要讓他來說,即便讓李瑤治理一府,才能也絕對綽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