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這些年不近女色,莫不是真如瑜兒說的有那龍陽之癖?若真是如此.....有多少人知曉此事?皇上?不對,皇上若知道,只怕太子之位早就易主了。

楊皇后.....倒是有可能。

太子妃人選,她一個楊家女居然不選孃家侄女,而是屬意瑜兒……倒確實透著一種蹊蹺......他當時從她口中聽出此意時,還頗為震驚,沒想到楊皇后居然有如此眼光,懂得深思長計,不似尋常婦人,只著眼於眼前的一些蠅頭小利,他對她倒是多了一層另眼相看。

但如今看來,或許並不是那麼回事。

一邊是親生兒子,一邊是嫡親的侄女,手心手背都是肉......最好的辦法自然是尋一門與楊家旗鼓相當,甚至比他們更有助於太子的勢力,與之結親。

上官家無異於最好的選擇。

這其中會不會還有楊家的出謀劃策?上官時庸想到這,臉色越加難看冷沉。

楊成安在他面前時不時言語泛酸的感嘆,閨女做了皇后與自己便不再一條心,意有所指她胳膊肘往外拐,將本該屬於楊家的太子妃之位讓給別人......也許,都不過是些迷惑他的小手段?上官瑜見父親神色變了幾變,安靜等著,不敢貿然開口。

“此事不管真假,事關重大,你對誰都不準提及.”

上官時庸最後道。

上官瑜立馬回:“瑜兒明白.”

上官時庸端起茶盞,又放了下去:“你先下去吧.”

有些事他得重新理理。

上官瑜乖巧應:“是.”

隨即起身,臨走時忍不住問道,“父親,眼下朝堂的形勢,真的已到了非站隊不可的地步嗎?上官家保持中立,明哲保身不行嗎?”

上官時庸靜默看了她一會,眸光微斂,只道:“容我再想想,去吧.”

上官瑜心底略過一絲失望,但也明白什麼時候該適可而止,福了福身:“是,瑜兒告退.”

?門被開啟,又重新合上,上官時庸微微嘆了口氣。

身處時局,所謂中庸之道,不過只是聖人的一廂情願罷了,但有些話,瑜兒再聰慧懂事,畢竟只是女子,不入朝堂,又怎麼會明白?不過,若太子真有龍陽癖好,上官家肯定不能蹚這趟渾水。

瑜兒的脾氣秉性他最瞭解,捕風捉影、道聽途說的事,她一般不屑說,但真的說了,也會跟他言明;如今說的如此肯定,應該是真的被她看到了什麼。

眼下立冬將至,離太子選妃之日越來越近……“耿炎!”

“屬下在.”

“去將幾位先生請來,我有事相商.”

“是.”

……***上官瑜回到院內,上官又琛已經下學回來,正乖巧得邊看書邊等著她。

“阿姐.”

一見她進來,黑沉陰鬱的眸子瞬間一亮,立刻起身迎了過去。

“在看什麼呀?”

上官瑜收斂心緒,看了眼他手裡的書,笑問。

上官又琛將書舉起遞給上官瑜,見上官瑜接過,他解釋道:“夫子見琛兒學業進步很快,特意送了琛兒一本珍藏的典籍。

阿姐,您看過嗎?”

上官瑜一看居然是一本《博物志》,沒想到那位夫子倒不是迂腐死讀書之人,隨意翻了幾頁,笑著又還給了上官又琛:“阿姐聽過裡面的幾個故事,但書還沒來得及看.”

“那,您要看嗎?裡面的故事可精彩了,還配了圖畫.”

上官瑜看他一臉意猶未盡之色,明明自己還想看,卻捨得將書先給她,心裡一暖,想開口拒絕,臨到嘴邊,還是換了語氣道:“阿姐最近有些忙,恐怕靜不下心來看書,要不琛兒看完後,給阿姐講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