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旗
印度尼西亞國旗(印尼語:sangrahputih)別稱“榮耀紅白”,是一面由紅白兩色橫帶組成的旗幟。
長寬比例為3:2。
這面旗幟是基於13世紀滿者伯夷的旗幟設計的。
1945年8月17日首次升起。
此後沒有更改過。
旗幟的設計很簡單,是兩條一樣寬的橫帶,上面的那橫帶是紅色的,下面的橫帶是白色的。
紅色象徵勇敢和正義,還象徵印度尼西亞獨立以後的繁榮昌盛;白色象徵自由、公正、純潔,還表達了印尼人民反對侵略、愛好和平的美好願望。
國徽
印度尼西亞國徽是一隻金色的昂首展翅的印尼神鷹,象徵印尼人民的光榮和勝利。
8月印尼獨立日,神鷹尾部有八根羽毛表示8月,雙翅上各有十七根羽毛表示17日,從而紀念17日這個值得印尼人民驕傲的日子。
神鷹胸前有一枚盾牌,盾面上有5幅圖案:正中的金色五角星是伊斯蘭教的象徵,印尼大多數國民都信奉伊斯蘭教;金色水牛頭展現人民主權,綠色椿樹堅實剛勁,如同民族主義在印尼人民心中根深蒂固,棉桃和稻穗織出一片繁榮昌盛,金鍊環緊緊相扣,象徵國內各種族一律平等。
一條黑色橫線橫貫盾徽,表示赤道穿過印尼領土。
神鷹雙爪下的白色飾帶上用古爪哇文書寫著印尼格言“殊途同歸”。
國歌
《偉大的印尼》威吉·魯多爾夫·蘇普拉特曼詞曲
歌詞大意:印度尼西亞,我們的國家,滿腔熱血為你灑。
為了保衛我們的祖國,頭顱可拋身可殺。
印度尼西亞,我們的民族,我們的人民和國家,來吧,讓我們一致要求“統一的印度尼西亞”。
祖國萬萬歲,政權萬萬歲,民族精神不斷髮揚光大。
全國人民團結一致,組成偉大的印度尼西亞。
啊,印度尼西亞,獨立、自由、偉大,我們親愛的土地和國家。
人口民族:
人口
2013年印尼總人口達億人,是世界第四人口大國。
有100多個民族,其中爪哇族47%,巽他族14%,馬都拉族7%,華人3%-4%,此外還有米南卡保人、巴厘人等100多個民族的居民,共佔23%。
民族語言200多種,通用印尼語。
民族
印度尼西亞約有300多個民族及742種語言及方言。
大多數印度尼西亞人為南島語族後裔,所使用的語言可追溯至發源於臺灣的原始南島語系,另一個較大族群為美拉尼西亞人,居住於印度尼西亞東部。
爪哇族為最大族群,佔印度尼西亞42%的人口,在政治及文化上皆居優勢地位,巽他族、馬都拉族及馬來族為最大的非爪哇族群,印度尼西亞華人則是具有影響力的少數族群,僅佔3%的人口,但國家大多數商業及財富都由印度尼西亞華人掌控,但此情況也造成許多負面觀感,併發生針對華人的種族屠殺。
印度尼西亞人對國家的認同感體現在強烈的地區身份上。
社會整體尚屬和諧,惟社會、宗教及族群上的緊張曾引起暴力行為。
政治:
政體
印尼是一個總統制共和國,現行憲法為“1945年憲法”,規定建國五基(又稱“潘查希拉”,即信仰神道、人道主義、民族主義、民主和社會公正)為立國基礎,人民協商會議為最高權力機構,總統為guojiayuanshou、政府首腦和武裝部隊最高統帥。
從1999年10月至今,人協對憲法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