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易對洛凡上發生的事情仍舊一無所知,爆炸發生時他正用拭鏡紙擦著無人機的攝像頭。

這些無人機都是最近新生產的,整體結構特別簡單,就是引擎,控制器和感測裝置。比起那些執行攻擊或者偵察任務的軍用無人機來說,這東西更像是一個航拍器。

之所以要製造這些無人機,是因為白易先前部署在星系邊緣的亞空間感測器顯示,有一群太空鯨正在進入這個星系。

這可是整個銀河系中的頂級稀有物種,白易可不能錯過這次能親眼看一看的機會。

太空鯨魚緹凱昂被認為是最大的太空生物。生物學和考古學家們普遍認為在銀河系誕生的初期他們就已經存在。

緹凱昂的生理結構同地球上的鯨魚有類似的部分,實際上他們被認為是由海洋中的鯨魚轉變而來的。因為即使經過了千億年的進化,他們的身上仍然有明顯的鰭和尾存在,在宇宙中航行時,他們也會扭動自己的身體做出類似於划水的動作。

緹凱昂能夠在宇宙中航行的原因一直是一個熱門的探討話題。曾經有一個科研組織持續追蹤了一頭緹凱昂長達1500年的時間,最終他們確定這些鯨魚所走的是與人類主流航天完全不同的一條科技路線。

人類航天器普遍採用的推進器是以反向噴射出工質來提供動力的,而這些太空鯨魚因為是生命體無法攜帶大量工資也無法承受燃燒導致的高溫。所以他們在航行時不會向後噴射任何東西,而是透過直接操控空間本身來移動。

這種方式同曲速引擎有異曲同工之妙。本質上都是透過壓縮自己身後的空間來使得前方的空間拉伸,然後利用空間本身回彈的力量將自己帶過去。

類似的裝置幾千年前就已經出現在地球聯合國的實驗室中。只不過比起亞空間來說這種引擎在能耗和功率上並沒有什麼優勢,所以一直沒有成為主流。

但二者之間也有共通的點。

比如這些鯨魚也會利用恆星之間的亞空間航道進行星際航行。只不過它們進入亞空間時對引力場的干擾更加敏感,需要在距離恆星更遠的地方才能夠進入亞空間。所以鯨魚們通常會花好幾個月的時間橫穿整個星系,從引力場的這頭移動到另外一端。

無人機準備就緒,一隻黑色的金屬巨手將無人機捏起來,放到了加速軌道上。

加速軌道是白易的最新作品,玩意兒可以把一些體積和質量較小的物體直接彈進亞空間,並以遠超常理的速度在其中航行。

不過目前這東西也就只能在恆星系內彈一彈無人機大小的玩具,算是一個實驗性的產物。

將無人機放在加速器的起點位置,整個加速軌道開始緩緩的轉向,軌道盡頭指向了太空鯨的方向。

3……2……1……

隨著指示器上的燈泡由紅變黃又變成綠色。原本架在軌道上的無人機瞬間化作一道藍色的利箭,嗖的一聲消失在了無邊的黑暗中。

無人機本身並沒有躍遷核心,所以在亞空間中的航行完全依靠加速軌道預先設定好的引數。不過好在加速軌道的落點非常精準,十幾分鍾後,等無人機從混沌的亞空間中鑽出來的時候,機身上的感測器立刻就捕捉到了遠方的鯨魚群落。

這是一個已經完全成熟的鯨魚群,群落內的個體數量粗略估計有八九十頭,這個數字已經逼近了緹凱昂群落的上限。

雖然緹凱昂們是群居動物,但在它們的群落中,卻有這麼一個奇怪的規則。每當鯨魚群的數量達到100條,之後出生的鯨魚成年後就會在一定數量的長輩的帶領下分裂出去。這些分裂出去的個體會組建一個全新的集合,並在裡面繁衍生息,直到本集合的數量也達到100,然後開啟下一次的迴圈。

它們似乎就是依靠這種方式來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