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強強配合胡殊同做完了方案,從這次會議現場的反應來看,透露出一些積極訊號。

胡殊同的上游建設基本得到了認可,不過整件事的推進,還需在下游多做研討,與其他方合力完成具體舉措。

只是誰也沒有預料到,孟強強的這次配合,讓強運冷鏈徹底陷入了輿論風暴。

孟強強連續多個晚上難以入眠,每當他想起一些話的時候,有一種心如火灼般的感覺,也經常使他在半夜驚醒,精神逐漸萎靡了起來。

其實自打這次胡殊同來到甘州,強運冷鏈的“不作為”就遭到了一些業內人的指指點點,如若同興照搬發改委的意思平平順順往下走,這股動靜應該也就息落了。

可偏偏同興有新的想法,而且無法相容,在很多人的視角里,這是牽著甘州走的行為。

當孟強強作為胡殊同的副手完成方案,並把強運的資料拿給同興作為補充的時候,像是火藥桶被點燃,對強運的非議爆發出來。

一時間,五個大字壓得孟強強喘不過氣來,這是——

“甘州的悲哀”!

不得不說,這已不是六七年前的甘州,隨著冷鏈基建的大肆興起、行業技術的不斷精進,彷彿行業也覺醒了、人們看得更透了。

沒有人會責備同興,因為人家的實力擺在那裡,擁有博弈的籌碼。

在有些人想來,同興做好上游已是給足了甘州面子,怎麼可能全情投入為甘州鞍前馬後。

可是矛頭指向強運的時候,說道便多了,這麼多年強運從縣裡市裡省裡拿了大量資源,土地、稅收、市場,方方面面都是真實的增補。

人們並不強求它能在同興面前爭出什麼前景,但成不成是一回事、做不做是另一回事。

從頭到尾,人們看到的不是緘默就是配合,全無甘州企業的志氣,用更狠的話說,儼然是同興身邊的馬仔。

在同興到來的第一場會議之後,孟強強就感覺到了這一點,但後來中亞的事給了他提點,讓他覺得不能再這樣隔岸觀火,也就有了同興最終的方案。

出身的緣故,讓孟強強行事極為小心翼翼,對很多大中企業來說,資質和獎譽代表著企業的實力,如同一枚枚勳章,但對孟強強來說,那些只是證明自己所走的路沒有偏差。

他無比珍視眼前的一切,也瞭然這條路上肩負的器重與希望,也是因為想到這些,更讓人對這些輿論失去抵抗,也從敏感變得更敏感。

很多事情無法解釋,同興的方案也只是規劃階段,沒有人能站在一年後說他是對的。

如果同興的方案最終拍了板,猛灌強運的風口還會更兇,所謂積毀銷骨,在這個競爭明烈的行業,這一檔子事很有可能扼住強運的勢頭。

孟強強心知自己必須要做點什麼,他需要在眼下的環境裡讓強運浮出水面,或者說轉移人們的視線。

實際上他也有了想法,但他渴望速度,他得儘快做點什麼,不願多熬一刻這樣熱鍋上的日子。

一個午夜,孟強強一如既往把手機調為靜音,並且翻過來放在枕頭旁,他希望自己能睡一個好覺。

可他腦海裡填斥著的聲音,像一根鋼絲抽扯著牙疼的病人,他懊惱起來,這樣懊惱了很多次,不知自己為何會變成這樣。

黑暗如同山洞一般的屋裡,忽然亮起一絲絲光亮,是從一個縫隙刺了出來,他敏銳地意識到是手機亮了。

這一亮便亮了很久,而後再度陷入黑暗,可不久之後又如從前一般亮了起來。

他知道這是有人來電話了,而且打個不停,這個時間的來電牽了他的心念,他把手機翻過來,顯示著一個陌生號碼打了三次。

就在他望著螢幕的時候,這個號碼又打了進來,猶豫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