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成海沒有高學歷,行業技術方面在同興更是排不上號,但他卻是同興最為務實的人。

這與他多年來主抓的業務息息相關,想把配送做大做強,就要杜絕空吆喝、虛排場。

微倉的數量、車輛的排程,這些真真切切看得見的,才是配送興盛的不二之法,才能讓城市之間的配送在固定的小時內達成,讓城市內部的生鮮到家精確到分鐘。

所以在楊成海的方案中,沒有願景圖、沒有計劃表,他所指向的,惟有強大的中國市場、真實的同興脈絡。

楊成海講方案,從來不會按部就班、逐字守句,這一點與胡殊同很像,本質上那只是工具而已。

“同興最想告訴大家的,其實只有兩個字,那就是成熟。

不僅市場和業務這些生意事,成熟在任何一個地方,都顯得更可靠。

比如一個成熟的人,才能當得起更多的寄託,因為他沒有那麼多假如,更不會讓人擔心未來的變數.”

“同興十五年曆程,從來不忘的一件事便是開拓,同興的框架可以回答所有的假如。

假如我想把貨去到中國的沿海,假如我想根據中國的習慣改變對原材料的加工方法,假如我想把大量的貨先做倉儲再看市場,這些都沒有問題.”

“甚至於你們的條件可以更苛刻,假如想在哈曼港租庫,做某一種中國產品的唯一代理方,或者想在保稅區利用同興的工廠加工產品,再或者繫結同興的國內渠道,做產品的優先順序。

這些完全談得來,畢竟老成持重的人,從來不會隨便發脾氣.”

這一席話很是不同往常,臺下的情景一點也不嚴肅,人們饒有興致,想看看這個人如何拆解自己的方案。

“很多人喜歡探險,去崖洞、往深山,花很多錢購置裝備,但應該沒有一個人願意花錢探索生意上的未知。

同興不會告訴大家兩年之後走到哪一步,更不會讓大家擔心多式聯運如何並軌的問題,因為這一切都在眼前.”

“在同興的框架裡,從陸運到空運,從大倉到微倉,到處都在盤活冷鏈大體系。

這裡肉品、乳品的低溫運輸,葡萄酒的恆溫運輸,當日入關當日出關。

向中國的東方、西南、東南,我們的實力足以把哈曼港打造成境外的輻射點.”

“不瞞各位,我們並沒有做哈曼港產品的收益測算,這一份是塔圖城近年來出口到中國的收益資料,我想用它做一做對比,比對未知的測算,更加讓人心裡有數.”

接下來,楊成海回到方案中,在其中的一頁停留了許久。

這是一張範圍極廣的地圖,並且在大圖的周邊還分佈著多個小圖,其上有很多標註,看上去密密麻麻。

如若全無鋪墊只言此間,恐怕枯燥得會讓人昏昏欲睡。

這些地圖只在展示一樣東西,那就是同興的“庫”,從巨型的單體庫到各地的廠區庫,再到分佈多處的裝配庫,以及超過兩百座的城市微倉。

庫與庫之間,都是路。

這些沒有一座是計劃中、建設中,而是明明確確撐著同興最惹眼的格局。

務實,就是楊成海這場提案的宗旨,他從各個角度為人們呈現即刻在握的東西,讓人們無需想象前景,而是當下就是未來。

楊成海的這一場是最後一場,不得不說,在所有的方案裡,這一份顯得獨樹一幟。

原因非常簡單,人們都在描摹,“如果能夠達成合作”幾乎成為每一家企業的口頭禪。

就像人與人之間,答應成為了大前提,只要你同意,我們就能攜手如何如何。

這雖然是提案的常態,但楊成海的話,卻是應與不應看你心情,我只講好自己擁有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