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為了拿下競標,在方案中渲染出令人心生嚮往的藍圖,有的人屢出奇招,把某一部分格外放大吸引眼球,還有的人使用新奇的邏輯,讓人意識到原來還可以這樣。
不管哪一種,方案要一頁一頁過、前景要一句一句講。
然而,當胡殊同站在臺上的時候,倏然又一次顛覆了人們對提案的認知。
因為胡殊同沒有方案。
他所帶來的,是一個冷鏈模擬系統,準確地說是一個定製開發的軟體。
基於一箇中央控制系統,從製冷系統、氣調系統到資訊採集系統,近在眼前一體成型。
這個軟體系統並非籠統的展示,而是根據撒爾港與比什港的現實情況,有著細緻的資料推導。
並且,港區的未來樣貌已經建模,人們可以清晰看到港區的庫群、組成以及動線。
然而正在胡殊同講解的時候,其中一個評委對此產生了毫不遮掩的抗拒,不等講完,便很不合流程地將胡殊同打斷。
“如果只是技術層面,我想沒有必要再繼續講了,這樣的系統我們完全可以從歐美購買,這和港區的運營權是兩回事.”
這樣的打斷非常無禮,實際上從提案伊始,這個人的目光就讓胡殊同察覺到異樣。
這是一個西方人,不知為何他會成為標委的一員,想來應是請來的技術顧問之類,而且像是這裡的老熟人。
因為他剛一開口,立時有人附和起來,他對技術若有微詞,絕然不需深入討論,同興無疑是“撞在了槍口上”。
只聽這人說道:“說起技術,歐洲人可以做得更好,我們都知道,中國企業就是靠國外技術一點點做起來的。
據我所知,你們有些企業抄襲國外的專利不是一天兩天了,這些年收到不少國外侵權的律師函吧.”
場間略一沉默的時候,彷彿唱起雙簧來,那西方人又道:“我不知你的這個系統花了多少時間,但我知道,如果拿到歐美企業那裡,是輸入幾個程式碼就可以生成的東西。
出現在這個場合,在我看來非常不應該.”
旋即,那西方人抱起手臂微微仰坐,同一時間引來了現場不小的騷動,這話很權威,並不是所有人都懂技術。
他的話過於誇張又充滿攻擊性,專利的問題確實存在,但那已經是十多年前的境況了,如今的國內企業已在自主創新的路子上走得愈發坦達,產權概念早已今非昔比。
然而在這樣的場合,胡殊同無法做更細緻的解釋,說得越多越是無力。
因為這几席話下來人們已經先入為主,這不是什麼亮眼的東西,甚至以此來做競標,令人心生欺詐之嫌。
胡殊同正繼續往下說的時候,那人的臉上浮現出蔑然的笑意,甚至還透著幾分不解。
他攤了攤手,再一次,把胡殊同打斷。
“難怪總有人說中國人很勤勞很固執,各位,看看眼前吧.”
彷彿這話很幽默,他先笑了,而後人們稀稀碎碎跟著也笑了。
胡殊同目定如常,這個人拋開企業事卻說中國人,為什麼大大小小都要上升到一個族群的高度?
因為他們當中的一些人,不願多看東方,同時又對那裡充滿敵意,彷彿患了“恐光症”。
所以他們不言個體,只會渲染整體,巴不得讓全世界都以為,那遙遠的東方還是那個面朝黃土背朝天,還在追求吃飽穿暖的民族。
胡殊同根本不會隨著他的情緒走,因為在胡殊同看來,此間的敵意只是一種發洩罷了。
經歷了全球金融危機和歐債危機,他們至今還在承受著風浪的尾巴,他們很清楚今時不同往日,卻有些人從不肯正視自己。
還以為是那個大航海時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