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冷鏈網由食品工業協會發起,下設專家顧問委員會,參照歐洲冷鏈協會的運作,對重要議題展開研討,並參與冷鏈和物流工業方面的起草案,為相關部門提供建設性的意見。

專家顧問委員會每次會後都要出具可行性報告,協同其他個各機構組織的成果案向有關部門呈報,具備較高的參考價值。

年後第一場座談會,規模盛大,老專家和新加入的專家齊聚一堂,圍繞的正是本年度的熱點事件——供奧食品企業選拔建議方案。

座談會一開始,專家顧問們便接連發言,將供奧食品基地和原材料產地總結為四個關鍵詞,“規模化”“集中性”“先進性”“保障度”。

“規模化既能保證供奧食品的供應量,對品質擇優也將產生更大空間,所以在各省份供奧方的選取上,應優先選擇規模化程度高的企業。

尤其是一些示範性園區,既有優越的資質也有廣闊的渠道,無疑是更優的選擇.”

“第二點的集中性是建立在規模化的基礎上,比如蔬菜供應商,應首選純粹的蔬菜生產加工企業,而不是蔬果肉魚叢集的混雜園區,更具體系化的專一企業應當優先考慮.”

“在先進性上,針對的是企業的儲藏和運輸條件、溫控的實現等方面,比如原裝生產的冷藏車、冷庫管理體系等等,都應加入標準當中。

而保障度,則是企業的應急方案,一整套令人放心的供應流程是不可或缺的資質.”

龐師友靜靜聽著人們的陳述,這些發言者當中他看到了不少新面孔,一句句話聽下來,說了不少也都落而有定。

但聽完之後再回想,龐師友卻一個詞也抓不住,就像攪著一缸大米,看上去翻翻覆覆很用力,停下一看前前後後一個樣。

“我來總結一下各位說的,其實無非就是一個大字,規模大了就好像是什麼都能實現了,技術讓人踏實了、保障讓人放心了、品質也有個三六九等了。

但是各位,什麼才是供奧食品的首要,大家有想過嗎?”

龐師友並不等人接話,緊接著又道:“安全,是安全。

我們優先考慮的不應該是一棵來自更大菜園子的大白菜,而是一棵絕對不會腐爛的大白菜。

放在企業上說,規模從來都不應該是一種標準,大就等於好,這是沒有道理的.”

“如果各位所說的成立,我現在就有一份各省大企業的規模排行,一個名額就取最上面的,兩個名額就用老大和老二,總之一刀切就是了,那麼我們坐在這裡有什麼意義?”

龐師友的話擲地有聲,席間很多人只是聽說過這位資歷非凡的老學者,他已經很少在專家顧問委員會露面了。

“不知龐老對此有何看法?”

龐師友不假思索,“我的主張是,有資格成為供奧商的,不要說自己佔了多少畝地,而是能不能拿出來一套安全保障機制!”

說話間,龐師友緩緩站起,拿起一支記號筆來到立板前,只見他邊說邊寫。

“首先是養殖種植跟蹤機制,是如何嚴格控制農藥、獸藥和新增劑的使用,這是源頭上的問題。

其次是加工監管機制,原材料、輔材料的把關制度和成品出廠的檢驗制度。

而後是運輸跟蹤機制,gps定位、溫度感測、視覺化溫控系統的運用.”

“也就是說,一家企業如果從生產、加工、倉儲、運輸、配送的所有環節實現全過程監管,實現全覆蓋和全方位的保障機制,它比我有兩千畝園區、三百輛冷藏車、投資了幾個億更有說服力!冷鏈之路,做好了從田園到餐桌,才是真正的踏實呀!”

“同志們,冷鏈是奧運諸多環節中的一環,食品其實和奧運村鳥巢水立方一樣,它也是一門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