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85年,20年的時間裡,我們國家城鄉收入差距擴大了85%。
改革開放後,城市經濟騰飛,卻大量抽離了農村的勞動力,讓農村地區的生產積極性下降,貧富差距越拉越大。
從前年開始,我們國家進入農村綜合改革的新階段,可以說新農村建設是鞏固發展成果的首要任務.”
“殊同你想,無論有無金融危機、無論對外貿易是否順暢,三農問題的挑戰都一直在。
刺激消費,通俗點說就是讓大家多花錢多買貨,但前提是人們要有錢。
對農民來說,他們要先賣後買,賣難就會買難,反過來說,當農民有了更強的購買力,才是真正的刺激消費呀.”
胡殊同連連點頭,農村消費偏冷是一直是困擾市場的大問題,老師說得不錯,在如此巨量的農村人口基數下,若能調動起他們的購買力,將給消費市場帶來巨大的改觀。
而且細想來,它有非同尋常的意義,更佔據著非同一般的高度。
“所以商務部在前年開始提出雙百市場工程,目的就是從流通入手,打造覆蓋城鄉的流通體系。
現代物流這四個字總被行業掛在嘴邊,說起現代,彷彿就是科技、裝置這些硬東西,與發達國家看齊就是走進了現代化。
實際上卻越說越是空泛,如果不能下探到鄉村一線,不能帶動全民產業的流通,所謂的現代物流就是癩蛤蟆蓋紗布,越遮越醜.”
“雙百”市場工程是06年開始實施的農產品市場建設專項工程,國家透過安排財政補貼,重點改造100家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和100家大型農產品流通企業。
說話間,龐師友從公文包裡拿出幾紙材料。
上面記錄著雙百工程施行以來的典型成效,其中華北的三個新增市場,交易額比上年多達7億,西北一地的馬鈴薯在冷鏈專案建成後,年交易量突破45萬噸,南方沿海的雙百市場正將大量的熱帶水果引入中國。
雙百工程是屬於特定時代的國家拓舉,這件在全國鋪展開來的工程,將成為蔬菜水果全面走出農村、走向全國市場的重要推力,是“農民不缺賣、市場不缺菜”的一場國家戰略,對日後的餐桌充盈功不可沒。
龐師友一字不提擴大內需,但卻說到了更深入的內需之策,他沒有把擴大內需當成“頭頂雲”,而是看做陽光穿過的一片靄,出發點全然不同。
“任何時候想夠到資金,做大做強都是很保險的選項,無論青寧還是明江,十之七八講輻射、談拉動,三年出省、五年出國,千噸萬噸都裝進瓶子裡.”
“所以老師的意思是……”
“提前上報同興的雙百市場方案.”
龐師友斬釘截鐵般說道,“越是盯著擴大內需無償資金,越會加重上面的稽核,錢能不能用到實處、會不會有企業以此進行套款。
事情辦不好,有關部門對上對下都沒法交代,尤其當這些集中在一個時間段,事情會變的尤其謹慎,根本不會利利索索落實下來.”
龐師友說到了這件事更復雜的地方,狼多肉少,那可是真金白銀,爭起來什麼情形都不奇怪。
胡殊同還在方案本身徘徊的時候,龐師友卻是從時間的前置入了手。
“殊同,雙百市場國家有財政支援,同興申報補貼完全合理。
這件事要想做成,要想達到更高的資金傾斜,不是擴大內需無償資金下來,同興有的放矢和人們一起爭肉,而是在前期闡明定位講清上下游之後,恰巧遇見了無償資金。
同興不爭擴大內需,只講自己的雙百民生,由此才能看得出高下!”
妙啊!話到這裡,胡殊同陡然精神十足,有種一通百通之感,內心不由豎了個大拇指,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