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中旬的一天,胡殊同接到小吳的電話,p的技術比對會議定在下午三點。

小吳已經和明赫集團打了招呼,並給胡殊同提供了準確的地點。

這幾天胡殊同一直在為這一刻準備著,自己對計劃表滿意,但如何讓人認同也是要花一番心思的。

來到明赫集團總部,三十多層的高樓遮出大片的陰涼,西裝革履的人們形色匆匆,停車的地方有許多高階轎車。

胡殊同站在大廈下,忽然心裡有些打鼓,等他坐進會議室裡,這鼓聲更響了。

長條形的會議桌,胡殊同坐在離門口最遠的邊角處,不一會兒,六七個打扮完全相同的人齊齊走了進來,每個人的胸牌上都寫著“技術部一組”,緊接著又進來一幫人,寫著“技術部二組”。

這兩組人每組坐一排,離胡殊同都很遠,立時把胡殊同凸得形單影隻。

更尷尬的是,人們一邊看著自己一邊交頭接耳,胡殊同自顧翻著計劃表,面上還算從容。

電梯裡,助理翻著資料正做彙報,“齊總,這次會議有三份工作表,其中兩個是集團專項小組完成的,另一個是邀明大所提供過來.”

這位齊總名叫齊振東,是明赫集團的技術部總監,也是集團副總之一,此人身姿挺拔、目光銳利,身高一米八,臉型修長,留著濃密的凹字鬍鬚,整個人顯得頗有些威勢。

齊振東最近在準備大量的物流園區前期工作,若不是助理提醒,他早把這茬忘了。

從助理手中接過工作表,齊振東掃了一眼不等助理多言,幾個箭步衝進了會議室。

剎那間,會議室裡的人都坐得筆挺,一個個目定前方不敢斜視。

只聽啪的一聲,幾張紙拍在了桌子上,一股莫名的盛氣流散開來。

“這裡面的三號計劃,誰做的!”

滿場噤若寒蟬,人們低著頭連左右都不敢瞥,足見這位總監有多悍然。

胡殊同緩緩站起,“齊總,這一份是我做的.”

一瞧這著裝,齊振東神色有緩,但話鋒依舊尖銳,“明大的是吧,你是在教我寫作文嗎?我就問你,這一堆寫得和螞蟻也似的,有幾個工人能認得全?”

一下子,胡殊同有點懵了,他的字數完全在合理範圍,這是技術比對會議而非執行操作彙報,探討的不僅是資料,還關乎步驟。

“齊總,這些都是必要的流程,培訓的時候重點培訓限值就是,而且我已經換色標註.”

“那你為什麼不只列限值?”

“齊總,我沒有解答為什麼是這個限值,所寫的都是計劃表上該有的內容,已經足夠精簡.”

“那是你以為的精簡,技術要向效率負責,我要的是一目瞭然,我沒有時間去評估每一位工人的理解力.”

“齊總,這與理解力無關,只要有識別能力就可以.”

你來我往的時候,胡殊同沒有注意到,會議室裡其他人的腦袋是越來越低。

齊振東是從明赫的基層一步步升上來,當年做“齊總管”的時候給整個集團留下深刻印象,他的本事毋庸置疑。

後來高升之後私下裡就成了人們口中的“齊雷管”,這個人脾氣火爆、處事雷霆,無人敢頂撞。

眼下的這場面,在座的人都未經歷過,秘書趕忙打圓場,“齊總,要不先看看另兩份計劃?”

事情到了地步,人們都希望胡殊同識趣一點,方案已經被斃成這個樣子,憤而離席反倒顯得體面,豈料這大學生墩子一樣毫無所察。

這種排斥感胡殊同焉能體會不到,但相比這些面子上的事,他更想看看這兩個技術組的計劃表做得如何。

況且,這不是胡殊同一個人的事,背後還站著龐師友,當場撂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