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清脆的鳥叫,竹掃帚發出有節奏的劃掃聲,又是一個平平常常的早上。

辦公室裡,只有胡殊同與柳知英二人。

圍繞著雲城二期,兩個人任務分明,胡殊同主要負責冷鏈八條硬體扶持款的問題,柳知英則負責園區規劃與拿地事宜。

此次歸來,也意味著大半年在外的柳知英完成了這一階段的任務,後續具體執行的層面,那就是胡運同最擅長的地方了。

連胡殊同也極為佩服柳知英的能力,他在雲城的時候,一人扛起三件大差,除了以上他還全程跟進著花卉園的工程。

無論是專業才學、冷鏈經驗還是與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不得不說,他在同興堪稱得到了極致的發揮。

即便夜程趕回,從柳知英的臉上也看不到絲毫疲態,只因這心裡攀著莫大的高昂,他期待這一刻真的很久了,因為只要見面便不是想方設法去商討什麼,而是胡柳之間諸事既定的接洽!

“學長,這一次多虧了雲城同行們的支援,他們在私底下做了不少工作,不然這塊地還不知道要面臨哪些棘手的事.”

柳知英所說的同行,並不是看同興聲勢旺就仗義出手的人,而是那些與同興有深刻業務交集的企業。

這些人,正是當年一同闖蕩盤湖外運的人,那時候五十二家企業共承漁港出貨,其中有不少就是雲城一帶的企業。

隨著這幾年的發展,雲城轉運中心成了很多當地企業的備用庫容,為他們更強的調蓄提供了空間。

除了這些過往的交情,雲城二期對這些企業來說其實也有著很重要的意義,二期所確立的庫容,是當下雲城轉運遠遠不能比的,更不要說如今的轉運中心還摻雜著南郊冷鏈一半的話語。

所以,西鎮二號地不僅是同興如虎添翼,同樣是雲城企業的調蓄利器,這些本地人利用各自人脈為之奔走,也就不足為奇了。

話雖如此,但柳知英操持這件事所立的層面遠不止這點,與各企業大小場合的逢迎他沒有落下,這塊土地未來所能看見的景象,他也從未忘記灌注。

雖身在遠處,但他極為了然同興的大方向,不止緊緊牽著青菜南運這件事,還在雲城相關部門面前,大書二期轉運中心會給當地物流業所帶來的改觀。

歸根到底只為了闡述一點,這塊地沒有同儕共營的空間,只有升級擴容的可觀,同興輻射的規模已起,既然做輻射又得到了諸多認可,便不能在中心出現第二個點。

這讓柳知英的行動在立意上便佔了高地,配合人情事、關係網,方才打通到今天這個地步。

柳知英深知,此處應當下苦功,任何努力、任何砥礪都值得,因為他和胡殊同一樣清楚,那可不是一塊地,那是同興未來的骨!

“我這邊,打算把你的方案和青菜南運的方案協同上報,沒有必要做融合,你來講雲城的輻射體系,我來講青菜南運的大支撐,圍繞著同興,我做起點你做轉折,更能凸顯雲城轉運的重要性.”

“而且,青通和鴻立已經同意為我們開闢前端庫。

這樣一來,我們在青南就有了犄角,意味著雲城轉運和同興之間有了二次排程,雲城企業和同興之間的業務往來就多了新的支點,我們在青寧的排程能力就不再讓人擔憂,這對我們來說或許是個全新的局面.”

柳知英眼睛一亮,隨著胡殊同的話,他在恍然間看到了一張真真切切的網,循行業、借大勢,多年耕耘之後,終於清晰了的一張網!

然而也在此間,柳知英讀出來胡殊同異樣的心緒。

青南,是胡殊同的意難平。

它擋在同興和雲城之間,又因春融的“慷慨傳頌”,那裡的企業對同興充滿牴觸。

青通和鴻立這兩個大號前端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