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月後,楊成海加入同興的訊息,在青巖冷鏈圈子炒出激烈的熱度。
好事者們在冷鏈的網站或論壇,曬出很多當年有關楊成海的報道,把極為常見的冷鏈企業人員往來,硬生生扒成了八卦事件。
不過同興人最早的擔憂有點過頭了,原因很簡單,楊成海已經不具備當年的聲名能量,而成了不被這個圈子接納的棄子,所謂一寸高一尺影,誰肯為一個落魄之人搖旗吶喊。
至於那些頗有針對的編纂,無不是殘羹冷飯,只要同興不理會,越炒越沒有味道。
楊成海入職同興之後,得了一個除了同興各口負責人之外,誰也搞不懂的職位,叫做“配送外事經理”。
這是胡殊同的刻意安排,職位名字有些奇怪,其實就是想更明白告訴同興人,楊成海不參與同興內部的運營工作。
這一點很重要,楊成海這樁事讓同興自身的私言碎語達到不曾有過的景象,這樣一個職位是給同興人吃了一顆定心丸,人事一切如常。
至於同興配送要不要做、要怎麼做,只要胡殊同沒有親口下決定,主事人會議上的內容是不會有人透露的。
不過,人皆看得出胡殊同的傾向,這件事真正走到鋪展的檯面應該不會太久。
這也是楊成海“配送外事”的另一重含義,不能昨日一個方案今日便大張旗鼓,在胡殊同看來還有很多需要前置的工作。
他先給楊成海牽上黎舟的線,針對同興體系、微倉體系的電子配送平臺,生成二字過於輕易了,依託楊成海的構想,胡殊同需要看到黎舟那邊的可行度。
此外,還有上游生鮮企業主的市場大調研,有人預測明年國內生鮮市場的營業額將頗千億,但趨勢性的東西過於寬泛,更精細的市場細分需求資料,也是擺在當下的難題。
城市配送又讓胡殊同想到了輕量化的電動冷藏車,這不僅會得到環保方面的政策補貼,自身在使用過程中也會降低成本。
此外,微倉的成本測算是一件複雜的工程,這件事真要做起來就得做模式,在不同的城市做微倉,因地制宜和套用公式並不矛盾,關鍵在於這個公式的填充與演化。
越是深入越讓人覺得這塊骨頭有多難啃,不過反過來想,城市配送要是真的好做,以融資大潮所釋放出來的財力,早已把同興的萬千想法淹沒了。
楊成海說我們需要給生產企業主看到一些踏實的東西,在胡殊同這裡,也面臨著類似的情形,而且要細緻、更踏實。
從前楊成海所呈現出來的,更像是一塊敲門磚,如今他在為同興的這個板塊的真正執行而切實奔走,二人都需要時間。
他們還有時間去仔細思量這個全新業務,可是遠望西北,瓜將熟果將紅,每一刻都格外寶貴。
……
炎炎的三伏天,孟強強戴著一頂草帽,坐在一個小山坡上,他的面前是一望無際的紅薯地。
很多人對甘州的印象是“大漠孤煙”,實際上它是產量與品種都很強悍的蔬菜大省。
走廊綠洲,有雪山融水的灌溉,黃河沿岸,有直接的河水哺育,向南看,這裡亦有溫潤如江南之地。
地形交錯、氣流交鋒、高原光照、晝夜溫差,為地道風物創造一個個先決條件。
長得雖好、味道也足,但如何走出去,是一直以來的大難題。
孟強強的“強運冷鏈”自開園以來,一直主做以儲為主的蘋果生意,口碑也一點點做起來了,他的園區專業化程度很高,如今已是縣裡的冷鏈產業示範園。
而且孟強強花了大工夫做溫控標準,不遺餘力接待行業或者有關部門的參觀視察,一年多下來,在方案報告這條路上,不知不覺也走得密集起來。
可是越往下走孟強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