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紅杉港的建設很急,但是再急也沒有臘月進場的道理,這段時間胡殊同和餘大軍時而相聚商議、時而各自籌備。

胡殊同抓手續、餘大軍備供應,待春節後工人返工,紅杉港炮仗一響奠基啟動,同興的海港冷鏈園正式上馬。

隨胡殊同一同提報的同興四人團隊,就將是紅杉港建設過程中的主要管理,這四人是胡殊同精挑細選,專業能力強、運營經驗豐富,在同興也是管理崗位。

同興人手緊俏,四人分為兩組各負責一個板塊,再從隆山當地招一些執行人員組建事業部,只能暫時如此了。

紅杉港將是這一年胡殊同的重點把控,人員方面也會隨時調動,再加上餘大軍親自坐鎮工程,想來事情不會有差池。

這一日,胡殊同在酒店設宴約了方楠,紅杉港的前期告一段落,這個過程中方楠幫了大忙。

胡殊同有此舉動,實乃同興人和同興學院的人是兩個概念,此事如果是同興內部的人,各類嘉獎都好說。

開放的同興學院,在外宣的層面,同興也沒有優先順序,就業方面同興只是備選之一。

冷鏈人才是搶手的,連青倉儲這樣的大企業都早早開始對同興學院下功夫,行業裡觀望於此的更是不在少數。

一事歸一事,紅杉港的方案之所以砸得那般深入,方楠是胡殊同的巨大助力。

從講述到踐行,關於海島開發的核心,他給了胡殊同諸多提點。

如果沒有方楠,事情在年前落定是不可能的。

方楠被眼前的景象所驚住,“胡總,那些都是我應該做的.”

胡殊同先不言多,轉問道:“今後你是什麼打算?”

方楠想也沒想便站了起來,“胡總,如果可以的話,我想和同興在一起.”

“小方,同興學院的每個人都會有很多選擇,未來也會有很多大型企業的校招.”

“胡總,這些我都知道,可它是同興學院,大企業有那麼多,我卻沒有聽說過中隆學院、盛諾學院.”

胡殊同倏然抬目,這簡簡單單的一句話卻很動人心絃,同興學院多方參與構成複雜,外宣上當然不能說同興先篩過。

今見如此夯定認可同興的人,不負從前為了這件事的奔奔碌碌,予人一種莫大慰然。

“胡總,今年秋天我就正式實習了,我想來紅杉港,回到家鄉做漁事。

在祖輩們面前把冷鏈做好,我覺得沒有比這更學以致用的了.”

胡殊同一邊點頭一邊心有所思,從方楠口中的水產,他想到了老家的田間。

想到了從冷風機到裝配庫、從裝配庫到前端庫,想到了從產地到銷地的批發市場對接。

很多事想起來很遠,但彷彿又時時刻刻都在身邊。

……

萬家團圓的日子就要到了。

這幾天胡殊同每天都接到家裡人的電話,詢問何時回家過年。

從青倉儲轉讓用地開始,胡殊同就來到了隆山,此來快有兩個月。

按照早前的計劃,此時已經回到青巖了。

然而鬱紫妍半路殺出,胡殊同一個電話把餘大軍從中亞喊了回來,在這濃情滿溢的年節,把這有業無家之人甩在隆山,總也有些說不過去。

而且胡殊同知道,餘大軍隔好幾年才會回老家過一個年,“沒有媳婦少回家”,對很多三十多歲的人來說尚且是共識,更不要說這快要五十的人了。

按道理說,以餘大軍財富事業,娶妻生子怎麼會是老大難呢。

可這世上,很多心裡的事,從來是不講道理的。

這日晚些時候,餘大軍提著一摞精緻的禮盒來找胡殊同,說話之前酒菜上桌,這些日子別的不說,當年宿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