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殊同邀請龐師友作為主婚人,元宵節前,黎舟開車帶著龐師友和他明工大的導師洪承亮教授,三人從明江往青巖趕來。
醫生告誡龐師友要少坐飛機,但這十四五個小時的車程也很難捱。
不曾想,一路上龐師友精神矍鑠,只在雲城住了一宿,行程毫不耽擱,一路上看著風景都紅光滿目,人也變得格外健談。
“老龐,可真是人逢喜事精神爽,殊同這一結婚,都把你顯得年輕了.”
龐師友笑了笑,“你這個老傢伙,眼裡也就只能看到殊同的喜事,這一次可是喜上加喜.”
“喲?還有什麼驚喜?”
“聯盟手冊已經上報中食協,四月份正式生效,聯盟組建也已經獲得批准。
這一次我想和殊同一起把隆山峰會成果性的內容,放在聯盟的角度上進行書面化,事情要是做得漂亮,同興的舞臺可就不一樣了.”
“你的意思是生效之前還要完善?”
龐師友點頭道:“我們這個全國性的聯盟,面臨著太多各地的特殊性,如果過分顧及,手冊就會搞得像圖書一樣,但若是不顧及,又會顯得過於空泛。
看看有沒有什麼辦法,把隆山峰會這樣一場會議性的東西確立成類似隆山模式,以小見大,把它全面推向聯盟.”
洪承亮沉道:“這恐怕很難,以我對聯盟的認識,做實事是有限度的。
隆山峰會之所以做的紮實,是殊同依靠自己的資源在區域內所實現,當攤子鋪向全國,它只能是原則與管理方面的東西.”
“倒也未必,隆山峰會幾乎涵蓋了冷鏈合作範疇的所有板塊,殊同把我們確立的九個‘我要’,在區域內做到了深刻實踐,這是最切合聯盟宗旨的地方。
從前我們做了太多普及的內容,為的是讓全國各地與行業相關的人瞭解合作的必要,如今觀念上大家都有了進步,仔細考究隆山模式,才會讓聯盟不至於雷聲大雨點小.”
“老龐,誰都想落實更落實,但要我說你還是現實一點,沒有人能動用自己的關係織一張全國的行業網,隆山模式書面化並不難,難的是搓起這根繩的那雙手。
我們確立原則就夠了,這紙上的東西你可以寫互補互惠互利,但不能寫貨從何來車往哪去技術要到哪一步,你這樣也太讓殊同為難了.”
“事在人為,如果說這件事能找到一個平衡點,也只有殊同這個發起人試試有沒有辦法。
關鍵在於,一旦有辦法,那是誰也比不得的滿堂彩!”
這時候,洪承亮忽然抬頭看前,“黎舟,你是親歷隆山峰會的人,你來說說.”
這一問直讓黎舟背後發冷,足足思索了半分鐘才道:“龐教授,隆山峰會的內容是無法複製的,模式嘛……也就很難實現了.”
卻聽龐師友一聲冷哼,“殊同不在,你們師徒鬥我地主呢!”
黎舟趕忙搖頭解釋,洪承亮忽然側過頭凝望了一眼龐師友,“老龐,都多大歲數了,讓自己鬆快鬆快吧。
況且殊同大婚在即,你腦子裡卻還都是這些,有這工夫你還不如多想幾句好聽的祝福語呢,不費腦子的你從來不想,我是真服了你.”
黎舟接過道:“不過以我對殊同的瞭解,你要是真和他聊這些,保不齊還眼睛放光呢!”
洪承亮一聲哼,黎舟立時緊握方向盤,無論二人說什麼都不聞了。
車近青巖大地,一直望著外面的洪承亮心有慨嘆,老龐頭這麼多年的奔走不是為了行業就是為了他的那位學生。
毋庸置疑,胡殊同是個極有福氣的人。
一句事在人為就能堵了所有話,殊不知這裡面又是多少的操勞,操勞之後也料之不得幾分成果,勤碌了這麼多年,到如今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