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前期業務與行程方面的準備,十月初,拜冷團隊坐上了前往馬德里的航班。

此行近有四十人,分為兩個組,一組是負責產品推介與貿易洽談的市場組,另一組則是拂曉研發團隊。

相比之下,市場組時間緊任務重,每日行程卡得極嚴。

而拂曉團隊則以觀摩為主,並無具體的技術會議要參加,只有城市節點而無日程節點,自由度極高,把此行理解為研發團隊的福利也不為過。

領行的是拜冷的總經理,也是集團的技術帶頭人趙旭剛,趙旭剛從前便知胡殊同,而且近來胡殊同在業界比較活躍。

南郊園區嚮明大遞了表彰信,並且還撰了一篇新聞登了報,圍繞新時代技術青年寫了長長一篇。

而這個趙旭剛胡殊同也早有耳聞,他可是冷鏈界的名人、民族品牌技術先鋒,時常能在報紙網站上看到關乎他的報道,並且他也是老師十分欣賞的人,技術紮實且很有魄力。

二人在機場的休息室便攀談起來,並向胡殊同介紹了幾位團隊的人,聊的都是大而遠的東西,沒有太細緻的內容。

不過趙旭剛也表了態度,今後如果有任何可能合作的契機,他都非常感興趣。

趙旭剛所看到的遠不止胡殊同這個人,龐師友的高徒、多處可見的行業論述以及與多個大集團的往來,都讓趙旭剛深覺屬於這眼前人的行業故事,即將走進正題了。

而他的能量,讓人無比期待。

黃昏,馬德里。

十月的天氣不冷不熱,胡殊同與欒平欣攜手走在馬約爾廣場,馬德里熱烈的夕陽像從西班牙鼓中走出的姑娘,絢爛又多姿。

漫步街邊的小餐館、走進咖色佈滿儀表盤的酒館,到處都是一種甜膩的氣味。

點一瓶被莎士比亞稱為“裝在瓶子裡的西班牙陽光”的雪莉酒,再加一盤加利西亞章魚,一定是來過馬德里了。

不過再熱烈熱辣的馬德里,都融不得胡殊同內心的那團“冷”,他是所有人中最沒有任務的一個,但也比任何人都珍惜這次機會。

短暫的悠閒之後,製冷展開始了。

歐美國家的展位氣勢恢宏,以萬平而計,韓日各大行業巨頭悉數登場,電子科技、製冷技術、尖端智慧,全部集中在兩個館,國際一流水平的展臺設計、燈光對氛圍的渲染,尤其顯得高階大氣。

這次展會也是第一次設定了“新品廊”,這是從上千件產品中篩選出來的五十多件。

環保型製冷劑、低噪音熱泵、歐洲a級標準的空調產品、新材質下的全新外觀,共同組成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胡殊同走在其中,萬沒想到這眼前景象與自己所想差別巨大,製冷展並不是產能、效率優勢產品的舞臺,眾星捧月的是節能與環保。

我們還在上一個階段,而國際上最亮眼的明星是如何做到綠色。

所以說我們不僅要加快腳步,還要轉變思路,誰說這兩件事不能同時做?多年以來、各行各業,我們解決的難題本不就是這些發達國家所能感觸。

終有一日,我們不僅要融入,我們還要做倡導者。

每天過萬的專業觀眾和行業人士,把整個場館烘托得氣氛火熱,各國人士對著產品歡談不止,不乏在現場便籤下訂單的場景,卻把中國展臺襯得有些清冷。

我們國家的企業共擁有一千平米的展位,但因為很多企業都是第一次參展,在視覺效果和形象傳達上差別很明顯。

這些都是經驗,除了產品本身,我們還需要對產品的額外包裝。

傍晚走出場館的時候,胡殊同情緒有些低落,欒平欣同樣如此。

我們不是這裡的主角,這種觀感帶給人強烈的衝擊,不是資料表格上幾行幾列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