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巖冷庫的整改工作到了關鍵階段,前期一些問題較少的修繕型工作以及翻新工作已經結尾,而有一些庫齡在40年以上的冷庫,有關部門決定在政策的配合下,對其進行拆除重建。
一部分興建工作被鵬程建設接下,餘大軍在回集團彙報盤湖漁港工作的半途,臨時又被派往青巖,前來督檢冷庫建設工程。
餘大軍如今在鵬程身兼多個職位,既是盤湖漁港的工程總監理,又是鵬程冷庫工程部的經理。
別的不說,只這個盤湖漁港主事人的身份,就足以讓他在鵬程建設人盡捧抬,這項浩大的工程是鵬程自成立以來最重視的專案。
鵬程建設的技術部研發出多級泵以及先進的供回液技術,克服了供液不均和回液過快等技術問題,並初次應用在青巖冷庫中,鵬程上下很是關切。
不過餘大軍在前往各冷庫之前,先來到了另一個地方,正是達業集團在青巖的分部,這牽線之人,自然就是胡殊同了。
餘大軍和黎舟,這兩個從未謀面卻都聽過不少次對方的人,終於見面了。
想當年,和餘大軍聊起來,黎舟是胡殊同口中的“怪人”,在宿舍裡和黎舟閒聊的時候,胡殊同也多次說過那個“天恆老夥計”。
二人湊在一起,不僅是因為故事裡的熟人,更因為冷庫和射頻識別技術超高效率的配合,將在今後的冷鏈物流中發揮重要作用,這光明的前景孕育著巨大的合作空間。
“久仰了黎博士.”
“殊同總磨叨的大軍哥,終於見到本尊了.”
很快餘大軍便瞧出來幾分怪人的味道,他的眼神彷彿暗地裡有一個開關。
對著自己時閃動爍爍,語調也很順滑,可一旦移開,看向其他人其他事物的時候,一下子就能變得很淡漠。
他完全不像一個三十多歲的人,反倒像小時候對待不同的玩伴那樣。
接下來,黎舟以同興為例,詳細向餘大軍介紹了達業的射頻識別技術。
往大了說,這堪稱是一次達業向鵬程的推介,除了技術在冷庫中的運用,達業也在盯著盤湖漁港。
如若盤湖漁港能運用達業的一套裝置,一如這個專案對鵬程的提振那般,也將是達業履歷上頗為輝煌的一筆。
黎舟的技術手段是這個領域的高水準,除了像同興那樣的冷庫冷藏車全程控溫,還研發出專門針對冷庫的射頻識別系統,他從入庫、分揀、出庫這些地方入手,並開發出這個迴圈之內的軟體系統。
餘大軍仔細聽完,但說實話他聽得懵懵怔怔,什麼耦合元件電磁波、數兆位元組動態鏈,他都一頭霧水滿臉問號,怎麼向冷庫客戶推薦?單憑這套說辭,這玩意能賣出去是見鬼了,這年頭人們還沒形成依賴技術的習慣,越是說些聽不懂的,越是讓人敬而遠之。
“黎博士,既然是在同興已經運用,技術上的事情我不擔心,不過你不能說得通俗點?”
“餘總,我有哪句不夠通俗?”
餘大軍咂咂嘴,“黎博士,要不這樣也行,你做一張收益測算表,就是有了你這套裝置能給客戶省多少。
客戶要看的不是數學物理,而是一個量化的成本,這樣才能把裝置推出去.”
餘大軍所說的,正也rfid在推廣過程中的一大問題,說白了就是太飄忽了,越是看不見的越讓人心裡沒底。
而且這套裝置造價不菲,本就不是輕易能下決定的事,比高效更重要的是要告訴人們它到底有多高效。
黎舟卻忽然皺眉,想了很久才又開口,“冷庫規模各不相同,貨品也不相同,又不像油錢那樣燒一升是一升,這東西如何測算呀.”
餘大軍這下算是明白了,說起技術無可匹敵,技術之外無話可說,“這事你有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