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巖銀行,成立將有十年,是我國首批設立的城市商業銀行之一,在省內有十家分行,總部設在青巖市。
胡殊同之所以透過雷小溪不斷與青巖銀行接洽,瞄準的正是青巖銀行不久前推出的一項業務——“物流金融通”。
本質上這就是物流銀行業務,全稱“物流銀行質押貸款業務”,雖然剛剛興起,但這項業務的前景,一如蓬勃的物流業般,被廣泛看好。
馬明宇是市行的行長,職級和十個分行行長持平,而非總行行長。
按理說辦理物流金融通這樣的業務,無論如何輪不到一個行長親來商議,這事之所以馬明宇親自出面,乃是因為這項業務還在內部磋商中,至今還沒有放出一筆款。
可又架不住雷處長那邊反覆詢問,不得已才和胡殊同見這個面。
馬明宇四十多歲,因為墨自本地人的緣故,胡殊同這個人他是聽說過的,逢年過節總會有些場合會提到這個人。
面見眼前人手中的材料,哪裡是像辦業務的樣子,彷彿更厚更有說服力,學術人這頂帽子,讓人頓覺與所料不差。
“馬行長,這是同興所能提供的授信條件,請您過目.”
馬明宇翻著材料,看著看著便漸漸皺起眉頭,因為胡殊同所提供的除了業務資料、固定資產,還把流動資產,比如農產品原材這些,居然也要拿來抵押。
不得不說,這很創新,可此類資產又很難界定,“胡老闆,這流動資產的抵押,是不是過了些?”
“馬行長,這些農產品原材,處於正常的貿易流轉狀態,對企業而言,它不僅僅是流動資產,而是健康市場環境下的最大資產。
如果只是抵押固定資產,無外乎廠房和車輛,單純評估這些,物流金融通的開展將大大受限.”
“哦?此話怎樣?”
“和純粹的實體行業不同,物流業真正的價值是在路上,車輛與廠房只是構架物流體系的點,並不能真正決定物流企業的資質,實際上流動資產才是物流企業更大價值、更大的資產.”
近年來,銀行政策已經對物流行業有所傾向,但胡殊同的這個提法還是大膽了些。
可若仔細想,他的話又非全無道理。
比如,一箇中小物流企業,廠房裝置規模小,單看固定資產,別說放款額度多少,連能不能放款都要仔細斟酌。
但要是這家企業輻射功能強大,業務流水可觀,不做物流金融通的支援,又和物流銀行業務對物流業推動的政策背道而馳。
這也說到中小物流企業的先天劣勢,沒有流動資產的加入,中小企業因缺少固定資產支援而導致的融資難、擔保難的問題,將永遠無法解決。
所以它也更讓人無法反駁,因為這從來就不是同興一家的事。
翻著翻著,馬明宇又看到了讓自己眼前一亮,旋即心有詫然的東西,因為這讓他看到了這眼前人關於“物流與金融”更為深刻的東西。
胡殊同所闡述的雖然一時讓人看起來捕捉不到什麼系統性,但其中的某些字眼以及相關論述,恰恰契合了銀行內部正在探討的東西。
比如他提到的“中介”和“擔保”。
中介,是由物流行業來介紹,把有融資需求的物流企業拉到銀行面前,放不放款完全由銀行決定;擔保,則是物流企業向銀行提供信用擔保,銀行把貸款額度直接授權給物流企業,由物流企業進行質押。
這兩點與青巖銀行物流金融通的系統構建不謀而合,但這些內容,胡殊同又必須說得含糊。
商業銀行的資金流和物流企業的物流,“雙流並趨”已經有了大環境,物流行業與金融服務的結合,不僅在當下,還關乎長遠的未來,這條路大有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