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證會現場,陳述人和各自團隊分立兩邊,包括雷小溪在內來自多個事業單位的聽證人坐在同一個區。
至於觀眾席則顯得涇渭分明,一眼望去,同興這邊的氣勢絲毫不輸,姜志鵬、包曉揚、李盛龍以及肉品協會的很多企業主都來旁聽。
胡殊同作為陳述人,他的旁邊坐著曾昭達和三位業內專家。
而胡殊同正對面的這個人,雖然早前便聽到了風聲,可當真正見到的時候還是讓胡殊同滿心訝異。
他不是別人,正是胡殊同大學的舍友,“老陳”陳哲!
早在兩個多月前,陳哲便加入了天勝實業,據說他是天勝的“高層點將”,花了不少精力並許以頗為優厚的待遇,才從明江那邊挖了過來。
來到天勝之後,陳哲很快成為集團冷鏈業務的負責人,不僅針對本次同興之事,集團這項新興業務的架構鋪設由他全權負責。
除了專業能力,陳哲的工作經驗也鮮有人能比,他在00年便步入企業,隨著近年冷鏈業的發展,明大第一批科班生的人力價值,堪稱是金字塔的頂端一檔。
讓胡殊同意外的並非這些,而是今時的陳哲就像變了一個人,有句話說得不錯,人對人的印象會停留在上一次離別的時候。
一想起陳哲,胡殊同的腦海中就是那特立獨行悶悶不語、課堂提問都會緊張臉紅的樣子。
但此時見到的陳哲,雍容且定、談吐有度,無可挑剔的商務打扮,還有那商場標誌性的笑容。
當再一次見到胡殊同的時候,陳哲的內心更有驚訝,今時的胡殊同比當年有了更多的毅定氣質,而且這眼前人在做的和所有同學都不一樣,關鍵是他起基立梁真的做了起來。
放在當年,胡殊同如今在做的事,舍友們就算開玩笑也想不到這樣的玩笑。
四目相對,二人微笑致意,全然沒有老同學相見的喜悅,但或多或少都有一絲複雜的情緒。
坐在觀眾席的姜志鵬,看到這一幕內心更加拱火,之前他便和胡殊同通電話一通狂噴,胡殊同勸他即便沒有陳哲也有張哲李哲。
但如今登臺共擂,姜志鵬意識到局面有些棘手,坐在胡殊同面前的,實力哪裡是張哲李哲可比。
六年從事企業的經驗,連胡殊同都差之甚多。
兩份專家團隊的報告各執一詞,一個講“自主型產業基地”的必要性,一個講“集聚型創業園區”的緊迫性,國內的國外的,雙方都有不少佐證。
但與會之人無不知曉,這裡是分不出真章的。
接下來,陳哲作為陳述人開始天勝一方的發言。
“首先希望大家明確一點,這次謀求與同興的合作,並不是天勝單方的規劃,它涉及到什麼才是更有利於冷鏈發展壯大的模式。
創業園區不僅是土地的整合,還是業務渠道的整合、人力資源的整合,我們國家的冷鏈物流行業只是初始階段,越是這樣的時候,越不能單兵作戰.”
只一開口便覺策略明晰,不僅把土地一事堂而皇之說成合作,三言兩語還把同興的對手變為一個需要整合的龐大群體。
“而且最為掣肘冷鏈的就是成本問題,很多企業無法壯大、很多創業不敢嘗試,缺少的是一個平臺。
與同興的合作意味著優越區位的孵化式平臺,行業需要更多人的參與,我們需要從源頭上注入更強的能量!”
“此外,創業園模式可以將服務系統標準化、服務內容統一化,我們更容易獲得貸、免、扶、補等金融幫扶舉措。
行業需要合眾,冷鏈亟待叢集,只有這樣才能滿足時代需求,走出冷鏈業的康莊大道!”
片刻之間,螢幕上亮出天勝的創業園方案,整個內容頗為細緻。
不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