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初,到了兩個團隊遞交材料案與裝置案的節點。

這段時間胡殊同用盡“矬子裡面拔大個”之能事,綜合這個採購庫中二流甚至三流的材料,做出一份談不上盡善但勉強可用的方案。

欒平欣那邊同樣如此,像他們做裝配庫一樣,七拼八湊拿出一份裝置方案,很多事項無法考慮進來,只能做到正常執行。

可就在距離會議還有兩天的時候,助理小吳夾著一個公文袋突然來到胡殊同的宿舍,面上有些緊張,“殊同,昨天晚上教授出現休克,所以後天的會議只能你去講了.”

“怎麼會這樣!老師沒事吧!”

胡殊同瞪圓了眼睛,大是焦急。

“唉!都是因為那老毛病,及時送去醫院了.”

“哪家醫院,我去看看.”

“教授交代了,等你把手上這件事處理完了再去見他,你先專心應付南郊的事,教授有專人陪護,你就放心吧.”

胡殊同接下龐師友做的方案,“吳助理,麻煩你轉告老師,我一定竭盡所能!”

小吳欲言又止,拍了拍胡殊同的肩膀離開了宿舍。

安坐桌前,胡殊同開啟了龐師友的方案,說起來這還是他第一次見識老師的手筆,前面的地方,一張紙上只有一行字,龐師友寫了很多張——

神舟三號上天,為載人航天打下基礎。

不久之後,我們國家將有第一艘載人航天飛船。

明年,我們國家將開通第一條高速鐵路。

這是前所未有的大發展時代,

也是各個行業為之奮鬥的光輝時代!

冷鏈關乎民生大計、關乎國際貿易,

也關乎每一個家庭、每一個人。

讓千家萬戶吃到放心的食材,讓資源不被浪費,

這是一代人的事,也是下一代人的事。

這是個人理想的事,

也是企業擔當的事!

……

在這個開篇之後,胡殊同看到了這位老學者的憧憬,是材料案又不止於材料案,龐師友以宏大的手筆描摹了四個叢集庫的綜合方案,柱體結構、保溫隔熱、防潮防凍,具體材料的各項效能,為一個頗具現代風采的冷庫叢集做了最好的背書。

其中更有諸多細節,比如聚苯板表層之上並沒有放置墊塊,因為以南郊的體量必會面臨厚重的貨物堆疊,如果墊塊放在聚苯板表層,長久之後聚苯板將與墊塊一起開始變形而且難以恢復。

而把墊塊放置在聚苯板層內,就將使得地面負荷作用在承生結構上,保證了層級分佈的聚苯板不會壓縮變形。

細想來這根本不是細節,而是讓保溫材料長久保持效能的方法,龐師友不僅寫明瞭“買什麼”,還解答了“怎麼用”。

胡殊同深感不及,這才是真正的實踐大師,雄渾而又銳利的洞察。

他還看到了濃烈的使命感,那不只龐師友,而是老一輩冷鏈人對這個行業的理想,對改變現狀的緊迫。

可結尾的那句“企業的擔當”,又讓人深感力難自主。

還沒到陶笛的時間,黎舟卻在陽臺上吹了起來,而且吹起來胡殊同唯一識得的一首曲子——天空之城。

美妙的聲音,把人拉到久遠的遐思,陽臺上的黎舟,微微晃著腦袋,吹到昂揚時,左搖右晃像個蒲扇一般。

這首曲子,尤其是在陶笛的聲音中,它的旋律推著人“向上看”。

向上看什麼呢?

看什麼都行,未必是天空未必是雲朵,也不必在乎曲意中的逃離地鬼與惡魔,只要向上看,不看怎麼知道星河會眨眼,不看怎麼知道月光恐人眠。

在這旋律中,胡殊同突然擺脫了幾許沉重,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