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徑直離開酒店,坐在車裡,胡殊同的目光有些清冷。

孟強強因為剛剛的失態,此時顯得有些拘謹。

車裡氣氛沉沉,胡殊同讓孟強強推薦特色餐館,先把晚飯張羅了,不多時便來到一家羊肉湯鍋店。

“這個產業園的情況我看並不複雜,武關市這些冷鏈企業應該是想聚集各自的市場資源,依靠四通八達的渠道,在規劃委那裡遞上一份詳實的走出去方案.”

柳知英點頭道:“我猜想他們會以多家參股的形式組成一個新的冷鏈企業,以此入主產業園,如此一來就可以針對產業園發揮各家優勢、定向開發渠道,做更有實處的農市對接,這個角度很能打動人.”

“強強,你是什麼看法?”

胡殊同看向孟強強。

“市裡現在的這些冷鏈企業,東西南北農產品的產地上,實際都是分地盤的,這一次相當於把一個個老大聚集到一起,以他們的胃口一定會想方設法做這個產業園的主導。

我還聽說過一些私下裡的規矩,強龍難壓地頭蛇,所以我判斷最終進來運營產業園的企業不會超過三家,而且會受到他們的牴觸.”

“你有沒有辦法把資料直接交到規劃委?”

孟強強立時點頭,“我來之前已經向縣裡交過方案,縣裡對強運參與產業園非常支援,都希望強運能爭到一席之地,資料的事可以委託縣領導幫忙遞交.”

胡殊同道:“既然整個武關市都能往一塊磋商,同興和強運,為什麼不能打一張牌?”

望著胡殊同的神色,柳知英心知,這個人已經有相當靠譜的想法了。

這件事如果能夠做成,不僅是強運冷鏈出縣入市的新臺面,同興在西北也將有一個大支點。

為什麼會有十幾家資質不俗的外省企業申報,除了農產品走出去解決現實問題,家家想的都是自身佈局。

只是相比之下,同興強運這樣的組合顯得過於單薄,且不說“武關集團”聲勢悍然,外省的企業也個個不能小覷,一些東南沿海的大城市,走在國內前端的冷鏈企業也來競逐。

孟強強更是深知,強運發揮不了什麼作用,是同興單獨申報還是同興強運聯合並無太大區別,胡殊同此舉還是一如既往的提攜意味。

這不是同興的主場,也不像在青寧,人們更直觀看到同興的優勢,但胡殊同決定一試。

農產品要走出去,冷鏈企業何嘗不是如此,在胡殊同的視角下,雲城轉運的功能趨於單一,只能解決中轉儲運。

同興和雲城只能打上下游的配合,卻做不到組合拳,而若能實現這個西北產業園,就將是一線需求的排程,同興將立起另一處產品的營地,這又回到冷鏈的本源。

拋開這些,胡殊同當然看重這一次的起業模式,沒有土地問題、沒有硬體煩惱,同興這麼多年哪有這樣的機遇。

“學長,關於這個產業園的申報材料我已經初步擬成,不過關於企業優勢方面的內容還是你來把把關.”

孟強強也道:“強運方面的資料我也準備好了,不過聯合申報的話,我們有些內容需要融一下,到時候拿給縣領導一份方案就是.”

胡殊同只是微微點著頭,並未回應二人的話,目中透著幾分思索,似乎還沒到開始行動的時候。

“農市對接”這四個字,幾乎伴隨著胡殊同的整個生涯,隨著時代的發展,他也一直在思考它的真義。

把隆威縣的蘋果運到武關的市場?把墨自縣的蔬菜運到青巖的市場?這樣理解農市對接,就太狹隘了。

如今的青菜南運,青寧品質更優的萵苣、蒜薹、青蘿蔔早已走上南部沿海城市的餐桌。

他還了解到,西北的省份都在打造自己的蔬菜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