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失了近海養殖這塊大蛋糕,但同興不至於傷筋動骨,以蔬菜水果和各類肉品構成的產銷渠道,是同興一直以來的基本盤。

而且擁有以雲城為核心的排程體系,廣被各類客戶依賴,同興的貨源問題也並不緊俏。

但讓人想不到的是,一隻看不見的手已經開始向雲城靠近。

更令人意外的是,樁樁件件猶如暴風驟雨,細密而緊湊。

雲城這個十字大樞紐,在冷鏈佈局的過程中,越發顯現出其不可替代的優勢。

可以說無論來自哪個區域的冷鏈企業,在雲城楔下一根大釘子,便有了鮮明的支點與調配中心。

今時不同往日,有些眼界的人都看得出來,一帶和一路絕不可孤立而視。

無論西南、西北、東北的貨物通關入國,還是沿海的貨物走進國內,爭得大量資源的大型企業都需要在國內進行新一輪調配,國內產品往外走也是一樣的道理。

事情發生在此時,還有另一個重要原因,在最新的國家一帶一路行動規劃中,雲城所在之地有了鮮明定位,即西部開發重要支撐、內陸開放型經濟高地,調蓄、排程成為使命所在。

雲城將進一步發揮自身區位職能,於是乎,打造雲城國際冷鏈物流園被提上日程。

國際冷鏈物流園的選址不需太多斟酌,雲城西郊的物流園區早已具備規模。

只需出面協調周邊鄉鎮土地問題,在此基礎上招商引資,擴大物流園的運營,把集約優勢再度放大,前景就非常讓人期待。

這片物流園,就是以同興的雲城一期二期為核心,並且這麼多年來,周邊也集聚了不少雲城本地的中小型園區,國際物流園的胚子已完全具備。

在雲城市出面之後,周邊的產業用地在很短的時間裡便得到大量釋放。

一開始,這個訊息帶給同興的反應是正面的,更多企業的進駐意味著企業間的合作更廣,包括車輛排程在內,互補互利。

然而不久之後,一條震撼的訊息便在業內炸開!

兩家企業聯合買下1500畝土地,且分成三塊,一在同興轉運中心的正北,另兩塊分別在東南和西南。

並召開了盛大的釋出會,引發業界強烈關注,以打造國際一流水平、國際一流規模的水產冷鏈谷為使命。

隨著無水活魚試驗成功、海基陸基養殖技術不斷最佳化,這般規模的水產冷鏈谷在內陸市場將掀起巨大的風浪。

這一次,又是盛諾水產和中隆歐冷的組合。

1500畝是什麼概念,即便同興本部把所有的土地都利用上,它也相當於八個同興的體量!

胡殊同在辦公室看著這張土地規劃圖,相比海洋牧場,此時更知什麼是巨鱷來襲。

並且,他看到了濃濃的被針對的意味。

誰都不能否認,這處冷鏈物流園,同興就是種樹的前人。

同興紮根八年,逐漸做大自己的轉運生意,但從不背離同道,周邊大大小小十幾個企業物流園區,都是隨同興一起成長壯大。

並不是說時時刻刻規矩當頭,但起碼的人情世故總要知曉,有了同興才有集約,有了同興才有這片蓬勃的轉運市場。

然而非但一聲招呼不打,還在業界廣播聲勢,一場釋出會邀了近千人,通稿準備了七八套,變著法宣揚。

就像滄浪之舟打下一片海域,待巨輪馳來,勸你早些退避,這滿滿當當的蔑視,這些年來胡殊同從未體會得如此真切。

退一步說,在物流園擴大的土地上建立新的園區,同興絕無二話,但給同興各個方向都安上兩根犄角,這就不僅僅是蔑視了。

一旦這個國際冷鏈物流園成形,業務的阻塞只是一方面,誰能代表這個物流園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