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真覺得一善天生能和農村人打成一片,知道農民伯伯心裡想要什麼,這對於她,天大的的事,就如此簡單的化解了。

這頓飯雖然花去不少錢,自己也就少買幾件衣服,省一省就出來了,想到這些也擱下了錢的糾結。

內心沒有那麼死氣沉沉,堵的慌,裡面多出一些空間。

圓了媽媽,二牛叔的墳,有了悔改的意,妙真的力量明顯增多。

當妙真聽到一善準備去歐洲的事,心裡仍有不捨,但痛苦與怨恨明顯減少了。

此刻她不再升起對一善的指責,懷疑,嗔恨。

現在妙真的心中裝著滿滿地欣賞與感恩,她嘗試著去理解一善的處境並相信自己的心對一善的信任,懷疑竟慢慢地不見了。

妙真承諾,願意等一善從歐洲回來,並在這期間堅持學習,看書,到寺廟讀經聽法,來改變自己的認知。

她也說出了心裡委屈話,有時候胡思亂想的也覺得不配一善,心中沒有自信,起了亂心妄念。

一善見妙真似上了道,就說的更深了。

讓妙真去探索自己的天賦,用天命來做事,去實現心中的理想,並相信妙真有這個能力實現心中的超越。

他更願意與妙真一起為自己的命運而努力,活出精彩的人生。

而妙真不知道自己有什麼樣的天賦,從小也沒有什麼樣的特殊愛好。

小時候她就喜歡打豬草,手腳又快又麻利,可是總不能把豬草當成理想吧!

要不就是沒日沒夜的念心經,但心經也不能變成麵包,大米。她不清楚,也看不到有什麼熱愛,更沒有遠大的理想。

但妙真這一次變得認真對待,她告訴一善,到哪兒去找天賦?到哪裡去找熱愛?她看起來蠢蠢欲動,要是找到了,就立馬行動起來的渴求。

一善建議,跟著大善和尚和一行法師好好修行。

佛學的戒定慧,四修,六度,八正道,十二因緣,小乘,大乘,都要通透,一旦進入深度的禪定,就能洞察到自己熱愛的事業,所喜歡從事的工作。

遵循著走上這條路,自然能夠活出生命的最好狀態,又再三提醒妙真多看書,多保持安靜獨處的空間。

對過去的事,將來發生的事要學會放下,輕輕鬆鬆地上陣,才能有所收穫。

一路上兩個人聊了這兩年來最多的心裡話,也都敞開了心扉,交流變得十分順暢。

妙真的心備受滋養,一旦敞開了就收不住似的,悟性也開始猶如泉水湧動。

原來執著不變的觀念也自然地隨著事情而脫落,又有一善很明晰地思想引領。

上次的七天禪修在無形中也發揮了作用,得以透過回鄉這件事,不光解開了心裡的死結,更提升了妙真的覺悟。

前方的路雖然也不確定,但是踏出去,每一步,搖擺明顯減少,穩定度多了起來。

一善遠赴歐洲,妙真也收拾了大箱子,裝滿了棉衣,這一次她有了堅定的方向。

找出天賦,去開拓自己熱愛的事業。

這一次的心,比起上一次,更大更有力量,雜念自然減少了。

她要在普陀寺度過一個難忘的春節。

萬幸,大善和尚並沒有拒絕,但也沒有答應妙真參加禪修課,而是安排妙真每日去打掃佛臺,掃寺院的大院子,去廚房做飯炒菜。

妙真只有晚上不多的時候用來靜心打坐,聽經的時間也全泡湯了,妙真心中有些不滿,就與大善和尚開始較真。

“這切菜炒菜洗菜有義工阿姨幹,佛臺有保安掃,院子裡和尚每日忙碌,不明白,與我想學有何干”?

大善和尚說道:

“炒菜洗菜也是禪,掃佛臺是培養恭敬心,打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