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此時,方翰已在盧城將各個分隊軍集合成十三萬大軍的,帶領眾將士衝往邊北軍營。

就在不久前,他還為如何說服陛下而心生苦惱,只得按女兒信中所說的,去覲見了太子殿下。

怎料,方翰說將女兒讓他交給太子殿下的信遞上去,沒過幾日,宮裡便傳來一道秘旨:

“奉天承運,皇帝昭曰:今遣太子與方翰將軍,統領十三萬精兵,密赴北疆,助方令武將軍,剿平邊患。命軍分小隊行進,隱蔽潛行,勿令知覺,速行軍馬,務求速勝。欽此!”

就這樣,太子殿下與方翰一同前行,加急奔赴邊北而來。

入營後,太子得知方家竟然靠著五萬邊疆駐軍抵擋了敵軍十七萬大軍的來襲,並還使得對方慘遭埋伏,折了對方的常駐軍五六萬人。

不禁震驚不已!

而後,方青璃聽從謝升的意見,告訴太子,此時只需再靜待三五日,敵軍必將再次攻城,我方只需請君入甕,關門打狗即可。

太子顧璟下令潛藏煙嵐城中,緊閉煙嵐城城門。

當日敵軍回去後,許軍師便覺不太對,但卻說不出哪裡不對,於是整頓全軍,以防對方大隊人馬攻來。

結果一連幾日也不見動靜,復又收到雲清那位發來密信:

“依稽之勢,今日當守土持重,毋庸發兵,煙嵐城之圍攻暫緩,前策擱置。據信賴之斥候回報,方才言及,我方十三萬精銳已奔走北疆,行將至矣。”

“是以,閣下宜按兵不動,待我軍北歸,再定奪策。切記,此事關係重大,望閣下遵命行事,切莫輕舉妄動。待諸事俺愛妥當,吾等定當齊心協力,共謀大業。”

迷信中洋洋灑灑一百餘字,每一字落入許軍師眼中,都變了味道。

稍作猶疑,第二日便命人制定進軍煙嵐城的計劃。

十二月三十,九曲十萬大軍攻入煙嵐城。

可他們怎麼也沒想到,煙嵐城中埋伏他們的是十三萬雲清精兵和五萬駐疆戰士,一場血戰一觸即發。

廝殺聲,痛呼聲,這場戰爭贏得毫無懸念。

*

年關過後,驚蟄已至,燕都城迎來了夜晚的第一聲春雷。

昨夜還雷聲陣陣,今日便陽光燦爛,燕都文武百官獲悉,太子親自秘密出征,邊北戰事大獲全勝,今日凱旋。

方青璃騎在駿馬之上,看著燕都高大的城門,不由露出一絲激動神情。

終於,她做到了,哥哥的腿保住了,邊疆戰士的性命也保住了。

雖然這幕後之人仍沒查到,可她知道,她距離真相越來越近了。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她終究是要回來的。

燕都乃是繁華之地,城中應有不少人才是,可讓她奇怪的是,竟沒聽到繁雜的喧囂聲。

隨著方青璃他們的靠近,城門上忽地響起鼓聲陣陣,禁衛軍自城門中列隊而出,緊隨其後的竟是帝王依仗。

帝王依仗之後,七位身著錦衣的俊顏公子起馬隨行,面色恭敬。

後面還跟著方青璃的二哥,方銳銘,之前他留在燕都沒有一同前去,這也是皇帝的高明之處,無論何時,燕都必須留一位嫡出子女在,防著什麼,不言而喻。

除了方青璃的二哥,還有方府現在的主母姚氏,她是方青璃生母去世後被扶正的,有一子方欽安,有一女方瑩瑩。因姚氏是扶上來的正妻,故所出仍為庶子與庶女,一直不得人重視,今日更不被陛下邀請為迎接之列。

城門上的鼓聲依舊響亮,顧璟匆匆從馬背上跳下來,朝帝王依仗而去,似是太過激動,忍不住加快步伐。

“父皇。”顧璟跪在御駕之前,聲音哽咽,“兒臣幸不辱命,協助方將軍得以擊退敵軍,保住我邊關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