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攤丁入畝 (第1/2頁)
大明轉折點和土木堡之變 臨城往事 加書籤 章節報錯
第,然後進翰林院,入詹事府,成為太子的侍讀、講師之類。
一旦太子登基,必然會提拔以前的老師,畢竟他們才是自己最熟悉的人。
這是無可厚非的事情,不過卻很容易造成中樞的決策,到了地方有時候很難執行。
于謙此時剛剛處理完韃靼的事情,脫脫不花的使臣雖然嘴上強硬,可是得知大明準備封伯顏為順義王,只能退而求其次,要求大明兩不相幫。
並且表示願意歸還掠走的軍民,還請求與大明在互市,這一要求朱祁鎮也答應了。
接到朱祁鎮的聖旨,于謙上表謝恩之後,被朱祁鎮召進宮中。
“這次派你前往荊襄,是冠軍伯向朕舉薦的你.”
“他說你為官清正廉明,做事很有能力,加之曾經巡視河南、山西等地,在當地頗有名望.”
“荊襄流民不少都是從周邊省份到的那裡,你去那裡自然十分合適.”
“朕這次召你前來,是想問你對安置流民有沒有想法?”
朱祁鎮將人情給了朱佶。
“陛下,之前朝會之時,臣也聽了冠軍伯的提議。
在臣看來,冠軍伯說的還是有一定道理的.”
“流民之所以成為流民,便是土地被兼併,耕者無田,軍戶的屯田也成了那些衛所將領的私田.”
“軍戶會成為佃農,生計沒有著落.”
“若是按照祖制,重新將他們分籍編制,只怕治標不治本.”
“臣此去荊襄,決定按照冠軍伯所言,只把百姓編在黃冊上,將土地分給百姓.”
“然後十戶抽一丁當兵,三年一輪換,如此一來當兵者無需一輩子為軍戶,想來他們也願意.”
“當地人數足有百萬之眾,臣想在此地新建一府,下分若干縣,如此百姓也能安居樂業.”
于謙顯然也是有自己想法的,當下把自己的方案說了一遍。
“你的想法很不錯,對了,今天早上冠軍伯跟朕說了另外一個方法,叫做攤丁入畝.”
“以前我們大明收稅,收稅不再按照黃冊上人口收稅,而是改為按照土地收稅.”
“如此一來可以極大減輕無地百姓的負擔,現在很多地方黃冊多年未曾更新.”
“許多人已經沒有土地,可是地方官吏還是按照黃冊徵稅,這頗為不妥.”
朱祁鎮將早上朱佶說的攤丁入畝說了出來。
“攤丁入畝確實是很不錯的方案,可就像陛下所言,地方黃冊多年未曾更新.”
“即便是實行這種方案,以後地方黃冊不更新,無地百姓還是遭殃.”
于謙一眼就看出了這個方案的弊端。
“朕也這樣問過冠軍伯,他說,攤丁入畝之後,無地百姓無須納稅。
如此一來,賣地的百姓必然會主動到官府要求更換黃冊.”
.”
“黃冊更新之後,那些無地的百姓可以想辦法從事別的營生,若是能廢除戶籍制度,我大明百姓可以自由流動.”
“比如朕想下西洋,現在只能招募沿海閩浙之地的百姓,因為那裡靠海,山多地少.”
“若是能夠這樣實行,百姓可以遷徙到一些人少地多的地方.”
“這荊襄之地百萬流民,當年若是安置到安南,父皇也不至於放棄安南都司.”
于謙能想到的問題,朱祁鎮自然也能想到。
當然朱佶給的回答其實遠不止是朱祁鎮說的這樣,朱佶的目光放在南洋,新殖民地。
不能解決戶籍問題,就不會有大規模的移民。
就算真的發現了美洲、澳大利亞,沒有足夠的百姓前往,也無濟於事。
“陛